茶文化与人际关系
发布时间:2025-05-02 点击:6
乌龙茶和普洱茶 茶文化与人际关系
人们饮茶之际,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跨越隔阂的交流气氛。
茶的那种平和清淡的自然秉性会与人们追求和谐的要求息息相通。
人际关系可以因茶而生缘,因茶而更加融洽。
社会上的茶室大多是宁静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祥和安逸的交流环境。
记得一首当代《茶室铭》有云:斯是茶室,唯茗德馨。
龙井西湖绿,观音碧螺春。
普洱兴鸿儒,往来聚嘉宾。
可以健身心,侃茶经。
仰清泉之润耳,仰国门之昌隆。
敬茶神明!来到茶室,谁都不会惹是生非。
茶在人际交往的连接带上具有其他媒介所没有的润滑作用。
俗话说以茶会友,其中就体现着交际的功能。
与之相比,酒虽然是用途更广的饮料,文化寓意也很深远,然而酒给人的刺激力过分强烈,不知有多少人因酗酒而闹事,酗酒而伤身,但从未听说过饮茶而引起的负面作用。
这说明酒与茶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不一样的行为取向,二者之间区别甚大。
茶为韵清常注盏,酒因气烈再添杯,这句联语也反映出两种饮品的不同作用。
围绕着饮茶中的人际关系,我国茶界创造出饮茶的交际艺术,这种艺术与饮酒相比,具有更高雅的文化境界。
饮酒者一般在兴奋中相互沟通,而饮茶则在平静中享受交往的乐趣。
中国过去流行的斗茶就是一种交流活动。
尽管有人把斗茶活动称为茗战,带有比赛性质,但仍属于心灵沟通的交往,并非单独的争强好胜。
宋人唐庚《斗茶记》所记: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的做法就充满着乐趣。
范成大《题张氏新亭》诗有云:烦将炼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煮斗茶。
宋代斗茶,除比试茶汤的色泽之外,还要比试沫饽的多少和停留在怀盏内壁时间的长短,而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格调甚高。
过去斗茶,人们总要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虽较输赢,却无争夺。
这种斗茶,只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不会引起纠纷。
茶文化中的游艺活动很多,这些活动大都能够活跃人际关系。
宋人陶谷《荈茗录》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
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
时人谓之茶百戏。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指的也是烹茶游艺。
杨诚斋写有《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表述了烹茶游艺的无穷乐趣: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着善幻。
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山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纳子。
由此可见,无论你开展什么样的茶文化活动,收获的都是和谐。
提倡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基础,而茶文化可以构建这种氛围。
应该看到,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明修养的差异,各阶层之间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无论你怎样调节,都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没有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用茶文化去引导人们自我修养和人际沟通,可起到调解和整合的功能。
茶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培育感情,从而生成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兼顾他人的处事准则,以至于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能够互谅互让。
如果我们把茶的交际功能扩大,一定能够产生和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