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塘、茶王树、麻黑一叶难求,有人却用来制成了白茶
发布时间:2024-12-26 点击:35
我们从亲自探访茶地采访茶人,到亲自采摘亲自制做,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还原真实。这是与土地,与茶最贴近的一场交流,那沉默的茶树和安静的茶汤,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秘密。
去易武之前,就听说易武迷雾多,说法多,然而当真的站在易武这片盛名之下的茶区时,才真正明白一个茶客若只是贸然到来,会吃多少亏,上多少当,进入多少迷糊。
我们遇到的事情,是每个茶客都会遇到的事情,我们有的感受,也是每个茶客都会有的感受,所以我们做了一件只有最钻牛角尖的人才会做的事情。“茶王树鲜叶一斤5000元,麻黑4000元。”“薄荷塘毛茶定价为20000到25000元。”这是茶王树、麻黑、薄荷塘等地的鲜叶毛茶的价格行情,还不一定能买到,但我们把这些原料制成白茶,听起来似乎很任性。
只为检验易武“生态好,茶就好”的说法
为什么选择制成白茶?
白茶,这种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艺的,最古老的制茶方式,恰恰是最能体现鲜叶特质的。它能最大程度地摒除掉影响最后成茶口感的干扰因素,让鲜叶直接代言自己所属的茶地。
薄荷塘
上了一趟薄荷塘茶地。摘了八片来自大树的一芽两叶的嫩芽作为拍摄之用,拍完不舍得扔掉,就放在了车里。两天之后鲜叶已经彻底被太阳晒干。
8片茶叶也喝一喝,本来只是纯属工余闲趣,但那杯8片叶子泡出来的白茶却扎扎实实地震撼了我们。它完美体现了那片茶地的一切优点:香气丰富雅致,茶汤细腻顺滑,茶气柔美丰沛,一切徐徐展开,让人惊艳。
茶王树
喝罢薄荷塘鲜叶晒成的白茶,想起车内另有一把是来自茶王树的鲜叶,也已晒干了。那么我们来喝这茶王树的白茶好了。没想到和薄荷塘那泡竟然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来。
前者淡雅清丽,后者甘醇端正;前者有种出尘而飘扬的口感,而后者则沉着地让人尽量贴近地面。这不是山场赋予的茶叶内质特点,又是什么?
麻黑大树
麻黑也有一棵茶王树,我们采的原料来自和茶王树同一片山坡的茶树。生态环境相当好,茶树长在大树脚下,并有良好光照,间隔颇疏。土地上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痕迹,砖红壤,脚感松软。这是一些被矮化过的茶树,从根基部观察也有好几十年甚至过百年了,放高了三四年的光景。
制做内容:白毫银针、白牡丹
制做方法:通风处萎凋24小时,晒干
实验结果:验证了麻黑纯料的有力表现,茶汤顺滑有厚度,白牡丹香气层次之多样,香气之馥郁让人惊叹。白毫银针虽然没达到完美采摘标准,却依然泡出稳定的毫香。因为萎凋时间不足,所以仍略有青气。
家边小树
易武老街边上就是茶园,是种下十来年的小树,用这里的说法,算是家边小树。这些茶园是典型的现代化密植梯式茶园,黄棕壤,除草彻底。茶园顶部山头有些许大树遮荫。
制作内容:白毫银针、白牡丹
制做方法:通风处萎凋36小时,半阴处晾干
实验结果:萎凋充分,两款茶品均无青气。白毫银针虽然尽量按照采摘标准,但仍显得毫无滋味可言,香气水路都薄而寡淡。白牡丹略胜一筹,但跟麻黑大树实验成果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落水洞修剪大树紫芽
落水洞是易武最堪称模范的一个村寨。它拥有的古树资源多,村寨建设完善,制做工艺相对规范。它和麻黑有着共同的优势,仅在路边就有大量被修剪过的至少数十年的大茶树。
我们所到的是一处坡地茶园,黄棕壤,略有腐殖质土,以满天星式种植法栽种,茶树依然保持修剪的方式,根部粗壮,横枝多,发芽面大。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株紫芽,也就是绿杆紫叶的茶树品种。
制做内容:白牡丹
制做方法:不太通风处萎凋48小时,晒干
实验结果:和传说中一样,紫芽纯料做出来的茶汤略薄,非常甜,且是一种干净而通透的甜。虽然用了日照晒干,但香气依然欠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