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地:湖北省谷城县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43
湖北谷城立足品牌造名茶
谷城县处于神农架、武当山交界地带,以及神农架和随州历山茶文化覆盖区域,全县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盖率75.6%,是我国最宜产茶区之一。谷城又名神农城,传说是神农尝植五谷的地方,也有专家考证谷城是神农发现茶之地。
谷城有宜茶面积30万亩,现已建成规模茶园16.7万亩,年产量7442吨,系列产值10亿多元。2009年谷城被农业部《中国重点产茶县区域规划》(2009~2015)明确为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基地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确定为100个产茶大县之一,排序全国第26位,全省第3位。 谷城已经成为“中国产茶大县、湖北产茶强县、中国名茶之乡”。
一、厚重文化催生谷城品牌发展
谷城地处神农农耕文化的覆盖区,是神农发现茶、品尝茶,种植茶的主要区域之一。早在汉书中就有谷城种茶的历史记载;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山南道襄州产好茶,主要是指南漳、谷城、保康三县;宋朝宰相谷城人王之望写了很多品茶诗词,赞美谷城的茶叶品质;在清朝,谷城是中俄茶路的重要驿站,《乔家大院》电影就是记载的从汉口贩茶到襄阳、谷城再往北的历史;清政府发布的唯一一个推广茶叶种、制技术的文告,就是光绪十七年仲春寅日湖广总督张之洞批转谷城知县瞿元灿关于谷城茶农《种茶灸焙法》的文告,要求“鄂湘藩司地方多山各县仿照试行”。谷城茶叶素来因纬度北、温差大而形成耐泡久、香味高的特点。
厚重的茶业发展历史,坚定了谷城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共出台了5个专门文件,支持全县茶叶发展。谷城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茶叶专题研究会。到目前,全县12个乡、镇、开发区,个个有茶园,特别是五山、紫金、薤山、赵湾、南河等5个产茶大镇,茶农的收入已经达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成为乡镇经济的重要支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汉家刘氏”“玉皇剑”已经成为谷城茶叶的龙头企业,对谷城茶叶发展起了决定性的拉动作用。
二、品牌理念派生出“中国名茶”
谷城茶叶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品质好,耐泡性强、高香特色显,但价格低,附加值低,针对这种状况,全县多次组织涉农单位、茶叶技术人员深入茶叶企业进行调研,经过长时间思索和探讨。谷城适时提出“发展谷城‘贡茶’,打造中国名茶”的理念。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茶叶生产发生了质的转变,改过去的分户经营,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集团化经营;改过去小作坊生产,为现代化、清洁化、标准化的有机茶加工厂生产;改过去卖散茶、卖原料,为卖包装茶、卖品牌茶。汉家刘氏的茶叶加工厂已经成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汉家刘氏公司的“刘峻周绿茶王”已经卖到每500克9999元,玉皇剑的剑王已经卖到每500克1998元。现在汉家刘氏、玉皇剑已经成为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企业和品牌。
三、标准化练就谷城茶品牌内质
2003年,《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把谷城列为全省优质绿茶出口基地。省农业厅将谷城定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襄樊市委、市政府将谷城茶叶划为无公害发展示范区。2009年,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县发展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谷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主攻品质、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品牌战略,持续推进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
1.建立有机绿茶标准化示范基地
全县选择在薤山、紫金、五山建立了5000亩标准茶园,按照“生态谷城”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茶园清洁化工程,建立茶园生产档案,指导茶农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农家肥和有机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生物调节剂等在茶园使用。同时,陆续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良种茶苗在示范区建立了3000亩无性系良繁基地,常年育苗1000万株,为发展良种茶园或改造低产劣质茶园提供了保障。
2.强化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自2006年起,全县相继成立了大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玉皇剑茶叶专业合作社、观山云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谷城贡茶茶叶专业合作社等4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网络135个茶叶种植加工大户和销售业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二是以县植保站为依托,建立了茶园病虫害及重大灾害预警预报防控体系;三是以土肥站为核心,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了茶园测土配方施肥一体化服务体系;四是以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核心,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五是县政府与与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全县茶叶提供科技支撑。
3.制定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一是严格技术标准,全县相继制定了谷城县名优茶加工技术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标准茶园建设技术,下发到各茶叶乡镇执行。2009年,制定并发布了《谷城绿茶生产技术规程》襄樊市地方标准和《筑阳翠峰有机绿茶》企业标准;二是规范加工环境,全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关停并转了69家加工作坊,新建了3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引进3条清洁化加工生产线,配套名优茶机200余台(套);三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营销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进程。
四、张扬品牌打造“中国名茶之乡”
大思路决定大发展。谷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文化、茶品牌建设。
1.利用茶事活动,大力宣传谷城植茶的悠久历史
五山镇先后举办茶文化节达10次之多,紫金镇每年开展以“斗茶、品茶、唱茶”为主题的茶事习俗,其他乡镇也不同形式地开展了各种茶事活动。从2009年开始,谷城县委、县政府更是把茶事活动作为全县富民的重要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9年4月26日,由县政府主办,由玉皇剑公司、汉家刘氏公司、筑阳翠峰公司承办,举行了首届鄂西北茶文化节。2009年6月,又在薤山举办了神农文化节活动,采取名家拍名山,大力宣传谷城的茶文化底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在五山镇以全国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立茶文化生态旅游公园,在薤山以神农农耕文化为核心,建立神农植茶台。在紫金镇以重访汉高祖故道、重走三国茶路、重品刘峻周老茶为载体,建立茶叶博物院,开通乡村旅程线路,同时主推茶产品为旅游商品,让游客看谷城茶、品谷城茶、购谷城茶、送谷城茶。
3.大力扶持有茶文化内涵的茶品牌
谷城茶文化底蕴厚重,背倚荆楚文化、神农文化、道佛文化、西洋文化,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目前已形成了历史品牌“汉家刘氏”、文化品牌“玉皇剑”、地域品牌“筑阳翠峰”。其中“汉家刘氏”始创于北宋重和一年(1118),是汉口、襄阳著名的老字号。大书画家米芾为其题书“汉家刘氏茶坊”匾牌,主要代表人物刘峻周曾被清政府和汉家刘氏茶坊派往俄罗斯种茶,至今被当地形象地称之为“刘茶”。汉家刘氏茶近年发展迅速,在全国开设专卖店22家,加盟店86家;在县城拟投资3亿元建设世界刘氏茶饮料、茶食品加工工业园;在县内和紫金镇政府联合打造“中国高山高香茶第一大镇”;在县外花巨资收购赤壁羊楼洞松峰茶叶公司。“玉皇剑茶”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与玉皇大帝密不可分。茶乡五山现尚存与玉皇大帝降临五山传说密切相关的“玉皇街、玉皇殿、玉皇池、玉皇柳”等多处遗迹。“筑阳翠峰”以神农氏教民尝植五谷为背景,品名取自秦时谷城古称“筑阳”,产自谷城之祖山、“中国南避暑山庄”——大薤山,该地高海拔、多物种的自然禀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筑阳翠峰”茶甘甜醇厚、清香四溢的独特品质。
谷城县委、县政府将继续秉承这种文化兴茶、文化兴企的理念,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借助不同渠道,加速茶文明的传播和茶品牌的推介,努力把谷城茶叶作为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去发展,把谷城茶叶作为鄂茶的主要品牌基地、文化建设基地去打造,利用本土品牌,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5年之内谷城的茶产品、茶旅游、茶艺连锁销售总收入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