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让人懵逼的茶名词:“砍头茶”“鸭屎香”“黄片”等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44
茶文化千姿万态,喝茶的人不一定了解茶,很多时候,有些茶名词我们也都是不懂的,有的乍一听还会懵逼,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些奇葩的茶名词,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1、冰岛
常常看到冰岛茶,你是否觉得冰岛那么寒冷国家居然还要产茶?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你“萌萌哒”。茶叶圈里的“冰岛”是指云南临沧双江茶产区的小山村冰岛村,所产的普洱茶非常有名,跟北欧那个岛国没有任何关系。
2、砍头茶
在云南古茶树区,为了增加茶叶产量、方便采摘,人们发明了一个“残忍”的方法——将茶树的上部分砍掉,留下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
3、走水、还阳
在茶叶圈,“走水、还阳”可不是指的失火或是什么失传已久的独门功夫,而是乌龙茶制作工艺中的两个环节——摇青后,茶叶失去水分,变得柔软,这个“失水”的过程就叫“走水”,而晾青时,叶梗里的水分开始往叶片里面走,以此带来乌龙茶的高香,这个“回水”的过程就形象的比喻成“还阳”。
4、瓜片
提到瓜片你想到什么?西瓜皮?剥瓜子?都不是!瓜片是一种绿茶,因为成品后外形像瓜子壳,又是片茶,所以称为瓜片,最富盛名的就是六安瓜片。如果下次喝茶时,大家都在说瓜片,可别再以为那是别人在说配茶的瓜子了。
5、马蹄
马蹄其实是茶梗处的硬结块。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原因是茶农们采摘不当——本来应该轻轻掐下叶梗,但实际却硬拖、硬拽扯下了整个叶梗,梗头已经木质化的部分就成为了成品茶的马蹄。原来有人说这是辨别是否为春茶的标志,但其实是没有依据的。
6、吊水
吊水指的是一种冲泡茶叶的方法。将水壶提起来,缓慢的往容器里注入茶汤,让茶叶温柔的翻动起来,这样的注水方式就叫吊水,形似高冲,但水流要求比高冲细。
吊水的特色是水温下降很快,多用于泡制绿茶,因为绿茶毫芽较多,常浮于水上,不容易快速浸透,用吊水则能解决这个问题。
7、黄片
黄片?!stop,不要想多了!
这里说的“黄片”,是指老茶树上的老叶子,因为多数老叶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这些老叶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因而被杯具地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但是,“黄片”虽然长得不咋地,却以甘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深得茶人喜爱。这个看脸的世界,也该颤抖一下下了。
8、金花
我们今天说的金花不是那个紫衫龙王金花婆婆,也不是上酸菜的翠花的姐妹金花,而是一种学名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金花像繁星般洒落在黑茶上,是黑茶上的“小黄人”,没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或许还觉得它很好看。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几乎所有黑茶都是有促进消化的作用的,但是有了金花小伙伴的茯砖茶比它的黑茶姐妹们的口味更独特呦~~
9、鸭屎香
这个叫法最奇葩了,鸭屎这东西,本和你杯中冲泡的茶八辈子不会有半点联系,谁会喝茶还一口一句鸭屎…香。
原来这鸭屎香,是凤凰单丛里的一种。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怎么用鸭屎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茶香?
这个别名是这样子来的:大乌叶单丛茶原来从乌岽山引进的,种在“鸭屎土”(其实是黄土壤)的茶园里,长着乌蓝色的茶叶,叶长了似刚亩(学名鸭屎脚木)的叶一样。乡里人喝过这种茶之后都说这个茶叶香气好,韵味浓,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谎称是鸭屎香。
10、人头茶
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927年的普洱金瓜贡茶,是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制成团茶上贡到朝廷,这种团茶又称人头茶。初听还以为是谁的头,结果只是长得像人头,吓死宝宝我了!
人头茶的原料,据说都是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普洱芽茶,采摘后先置于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所以女儿茶的采法感觉超级……特别……喝上一口,也许真的能尝出少女的芬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