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近代历史上的4次变动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4-06-22 点击:73
对于紫砂壶的发展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紫砂壶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和发展,虽然说这里面有出现负面的影响,也曾经让很多人对紫砂壶失去了信心,但正因为这样,热爱紫砂壶的人才能针对性的做去调整,使得紫砂壶得到良性的发展,唯星紫砂商城讲为大家讲述紫砂壶近代历史上的4次变动及其影响 。
紫砂壶第一变动是由于紫砂市场的不断需求,人们都热衷于紫砂壶,有了这样的市场条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涌现出一批批既丑陋又违反实用原则奇怪的紫砂壶(真正意思上来说并算不上紫砂壶),在宜兴丁蜀等乡村中出现了很多制壶人用低价加工,以自己的厂名再通过出口公司等关系户短时间成了暴发户,随后就是假冒名家的紫砂壶出现在许多城市地摊夜市上,严重影响着宜兴紫砂壶的声誉。
第二次变动是由于农民的迅速致富,迫切需要改变住了近百年的低矮旧土瓦房,以致用紫砂土去烧琉璃瓦,不仅浪费了国土资源,也影响了原宜兴的“五朵金花”(精陶、青瓷、彩陶、均陶、紫砂壶)的市场,政府不得不在2000年对丁蜀的黄龙山矿区采取4年的封闭措施,这又造成了出现“宜兴紫砂矿已枯竭”的说法,最终导致紫砂壶的价格迅速上升。
第三次变动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国家、集体的企业解体为个体或个人名义下的工作室、作坊。使国家税收工作变得困难,以职称的等级来作全年固定纳税金额是补救方法之一。这样,职称的评定不仅关系到身价、壶价也出现了因一些协会部门各自发证而无统一考评标准的局面。因花钱就可买职称证书,连不会做壶的人和茶壶经营者也成为“大师”招摇过市,这种制度也将影响到对紫砂壶艺人的信心。
第四次变动出现在2010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将某地假冒紫砂锅和宜兴的“化工壶”曝光,一时令人谈紫砂色变,负面影响极大。但这次变动也出现了积极的影响,整顿了紫砂市场,提高泥料的质量,因为曝光了一系列的制假情况,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紫砂,特别遏制打击了一些在宜兴从事鱼目混珠制造劣质商品的外地不法经营者,对澄清整个紫砂工艺其实是件好事情。
不管这些变动有多大,来的多激烈,对于紫砂壶艺术文化来讲,都是向前发展的,不会对紫砂工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造成影响,正是因为不断的出现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每件事物和文化只要经得气时间的沉淀,最后才能得到发展和升华,紫砂壶也是这样。只要越多人去参与进去,才会令紫砂壶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