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学” 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24-05-16 点击:68
“茶文化学” 呼之欲出
新中国60周年茶事系列报道之六
大杯饮,小杯品。——茶,已经超越了饮食的边界,在与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后,成为公众修身养性、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特性,既赋予茶文化广博的受众空间,也让其面临众口难调的困境。在褒贬参半中,茶文化不断进步。
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歌舞、茶具工艺、茶艺表演……茶文化表现形式如此多姿多彩,普及面如此之广,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注: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可是,直至今日,茶文化的定义却莫衷一是。茶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本文特指由茶引伸出来的文艺和哲学文化。)
历史上,中国就有异彩纷呈的茶文化。在全世界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专业茶书《茶经》中,茶圣陆羽将饮茶描述为一种阳春白雪的、美妙的艺术享受。在下里巴人的世界里,茶文化则是聚众消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舍的《茶馆》就是一面明镜。
“茶文化还处于复兴之中,远没有超越历史上的最高水准。数量上繁荣了,质量上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天,茶文化遍布,然而,对它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大家却又倍感迷惘。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必须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获得理论突破。”江西省知名茶文化学者陈文华说,“经过建国前几千年的积淀和近六十多年的发展,茶文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学科,已经萌芽,必将促进茶文化的超越,促进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盛世兴茶 茶文化日趋活跃
梦醒象牙塔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虽然茶叶生产很快步入正轨,取得快速成长,但是,茶文化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茶生产。
农业部原农业局副局长高麟溢说,“建国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喝茶被打上了资产阶级的标志,与贪图享乐并提。在那样的氛围下,茶文化要获得大力发展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民间,茶文化以民风民俗的形式保留下来。唐密茶道传人谢美霞说,“采茶歌、茶歌对唱、民间茶剧,虽然在革命歌曲盛行的时代没有获得大力发展,但却依然世代延续着。”
另一方面,与“喝”相关的茶文化却基本在文革反四旧的浪潮中消亡殆尽。知名紫砂壶鉴赏和收藏家张学明说,“以紫砂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遗留的紫砂文物被作为‘四旧’粉碎了。仅有的一家紫砂壶生产企业,也产量稀少,主要生产国礼壶。”
“建国60年,中国茶叶发展了60年,但是茶文化只发展了30年,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前,除了与茶相关的民风民俗,基本没有茶文化。茶文化,出现了断代。”不少茶文化研究专家坦言。
改革开放后的茶文化发展,受益于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1981年,《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在我国茶文化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引领我国茶文化研究走上了向历史取经的道路。
在理论研究领域,茶文化终于重续前缘。然而,这时候的茶文化,还是睡在象牙塔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