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工茶有哪些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单丛茶的工艺及原理

发布时间:2024-05-13 点击:59
再加工茶顾名思义就是经过加工之后再次加工的茶,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再加工茶有哪些?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单丛茶的制作工艺及原理。
再加工茶有哪些?
①、花茶
又名窨(念yìn,意思是“地下室”,或“藏”的意思。但是也可以念xūn,同熏。窨茶叶:
把茉莉花等放在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味。)花茶、香片茶等。因茶使用花的种类不同,可
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玉兰花茶、玫瑰花茶等。目前市场上都以茉莉花为主窨制。
a、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产品,产区辽阔,产量最大,品种丰富,销路最广。
茉莉花茶既是香味芬芳的饮料,又是高雅的艺术品。茉莉鲜花洁白高贵,香气清幽,近暑吐
蕾,入夜放香,花开香荆茶能饱吸花香,以增茶味。只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领略茉莉的
芬芳。
茉莉花茶是用经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其色、
香、味、形与茶坯的种类、质量及鲜花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大宗茉莉花茶以烘青绿茶为主要原料
,统称茉莉烘青。
b、玫瑰花茶
世界上的花卉大多有色无香,或有香无色。唯有玫瑰、月季、红梅等,既美丽又芳香,除富
有观赏的价值外,还是窨茶和提取芳香油的好原料。
玫瑰(rosarouges)原名徘徊花,原产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是蔷薇科的落叶灌木,其品种
繁多,连同月季可谓花中最大家族。因玫瑰花中富含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苯乙醇及苄醇等
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故具有甜美的香气,是食品、化妆品香气主要添加剂,也是红茶窨花主要
原料。我国广东、上海、福建人嗜饮玫瑰红茶,著名的有广东玫瑰红茶、杭州九曲红玫瑰茶等。
c.玳玳花茶
玳玳花茶是我国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由于其香高味醇的品质和玳玳花开胃通气的药理
作用,因而深受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被誉为“花茶小姐”。畅销华北、东北、江浙一带。
②、非茶之茶
人们习惯把当茶饮用的都称为“茶”。不一定非得有茶的成份,是“茶”概念的一种引申,
故称作“非茶之茶”。市场上非茶之茶甚多,均不属于茶叶的范畴,但它却以保健茶或药用茶的。
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如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
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干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单丛茶的制作工艺及原理
一、适时采摘是制作单丛茶的基础。一般以芽梢停止生长后的嫩梢为原料,这时的鲜叶比较成熟,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单丛茶香气的先质,与单丛茶特殊风味有关。另一方面,成熟的鲜叶也可增加滋味的深厚与甜醇。如果过嫩采摘,鲜叶内含物不足,制成的茶叶香气便不高且滋味苦涩。而过老采摘也因叶细胞老化,纤维素增加,基质淀粉、胡萝卜素和脂类颗粒等内含物减少,制成干茶外形粗松无光泽,浸出物少,茶叶清淡且不耐冲泡。
采摘鲜叶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下午,因通过半天的光合作用和自然蒸发,鲜叶所含的香气物质,香气前导物较高,沉香;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等萜烯类物质呈线性增加,可为后面制作提供良好条件。如在上午或雨天采摘,则鲜叶中绿原酸增加,品质变劣,易使成茶香气不佳。
二、晒青。其作用是利用光能和热能促进叶片水分蒸发,使鲜叶在短时间内失水,以提高鲜叶细胞基质浓度,促进酶的活性,加速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并增加其它能产生香气的前导物。据浙江大学杨贤强及周巨根教授研究,晒青可使氨基酸及芬香醇、醛、酸类物质随萎凋进展而增加,并增加了11种挥发性成分,从而为单丛茶香气的形成提供了先质。
从细胞学角度分析,晒青40分钟后,细胞膜结构依然无恙叶绿体片层完整,仍能观察到叶绿体出芽现象,在叶绿体旁仍有线粒体,细胞核与细胞膜均完整,其它细胞器末见损害。表明细胞仍处于生活状态。由于晒青使鲜叶内含物浓度增加和产生新的香气物质,并保持细胞完整性,故可为下步做青提供高品质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