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岩绿是什么茶,龟山岩绿品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4-04-02 点击:56
龟山岩绿是产于湖北省麻城县龟峰山的东南沟、大块地、龟尾、梨树等一带。龟山峰位于大别山南端,蜿蜒15余公里,有薄刀峰、望鼓楼、拴马桩、龟尾及龟头等峰,其中尤以主峰——龟头峰,自然风光独秀,岩石嶙峋,群峰耸立,林木葱翠,清水潺潺,茶树多生长于这里沿峰山坑岩壑间,因而所产之茶,名曰龟山岩绿,那么龟山岩绿是什么茶,龟山岩绿的品质特征有哪些呢?现在由茶叶基地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龟山岩绿是什么茶
龟山岩绿产于湖北黄冈麻城市龟山峰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罗百川村、龟尾村和柿饼山村的高山上。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是曾经的全国五大名茶之一。
龟山岩绿自问世后,就以其优异的品质特征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早在六十年代即送香港展出,七十年代带至美国俄亥俄洲展销,均获好评,1988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93年在湖北省“百茗争春”,茶会中评为“湖北名茶”,1994年获省农业厅名优茶评比特等奖,1999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现已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点20多个,深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龟山岩绿的加工工艺
特级龟山岩绿采摘时间为清明前至谷雨前后约20天,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保证嫩度,匀度、净度,做到雨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对夹叶不采,虫吃叶不采。鲜叶采回后及时上入竹匾中摊放3-4小时,视天气情况而定,阴天适当多摊,使鲜叶散发部分水份和青草气,待有幽幽花香气散出即可付制。
一、龟山岩绿传统制茶工艺
龟山岩绿茶整个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初干、整形,足干等工序。
1、杀青
锅温升至200℃,每锅投叶量为0.5公斤左右,鲜叶下锅后用手迅速翻炒,抖闷结合,以抖为主.当炒至叶软略有粘性,将锅温降至约120℃,炒至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减重40-50%,迅速出锅,薄摊散热.
2、揉捻
将摊凉的杀青叶放在竹匾内初揉,采用双手向前推动倒转分开的揉法,用力先轻后重,当茶条紧卷时适当轻揉,时间约10—15分钟。
3、初开
采用焙笼及时初干,温度为90—100℃,做到薄摊勤翻,当初干叶含水量约为355%左右,出笼摊放适当复揉。4、整形
快、匀、巧的整形,是决定岩绿茶外形圆直紧细的关键工序。锅温先高后低,开始为90—100℃左右,待炒至七成干时,锅温保持60—70℃,投叶量0.5公斤,以两手搓带,连扭带搓,使茶条均匀松散,如此反复搓条,待茶条进一步卷紧,并失去粘性,含水量约为20%时及时整形。将茶条收拢理直,两掌合抱,虎口张开,右手向前,左手向后,茶条在手中转动,以去重回轻的手法,使茶条在手掌中均匀地散落于锅内,然后再收拢理直,拉条,往复循环,待茶条紧细圆直,白毫显露即可出锅摊凉回潮。
5、干燥
小火长炒,旺火提香,是提高龟山岩绿香气的必要干燥过程,将整形摊放后的茶叶适时放入锅中,锅温60℃左右,将茶叶在锅中轻匀翻炒,当茶叶由墨绿色转为翠绿色,含水量约7%时,锅温升至120℃,迅速翻炒约2分钟,以提高香气,形成龟山岩绿的品质特征。二、龟山岩绿机械制茶工艺
近年来,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利用名优茶机具加工岩绿茶的工艺,共分为杀青、揉捻、初烘、理条、整形、干燥工序。
鲜叶分级存放,摊放3至4小时,摊放厚度不超过5cm,适时翻动,摊青适度即可杀青。
1、摊青
室温控制在20℃至25℃,时间2至3小时。当叶片柔软,散发青气,含水率60%至65%是停止摊青。
2、杀青
温度控制在 120℃至150℃。杀青时间6至10分钟。当叶子颜色变深,萎蔫,手握柔软松散,折梗不断,青气消失,茶香散出,失重率约15%至20%时停止杀青。
3、摊凉回潮
杀青后及时摊凉回潮。4、揉捻
揉捻加压采用轻-重-轻的原则,揉至条索紧结,茶汁溢出,叶细胞破碎率达到45%,成条率达到90%以上即为揉捻适度。
5、初烘
初烘温度控制在80℃至120℃左右,时间约5至6分钟。
6、理条
初烘后进行理条,到条索圆润紧直,茶毫显露,有刺手感即可。
7、干燥
理条后,均匀薄摊在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80℃至100℃左右,时间为40至60分钟即可下机摊凉回潮,复烘一次,含水量达到5%至6%即可下机摊凉。
8、成品茶
水分烘至5%至6%即可包装入库。龟山岩绿的品特征
龟山岩绿为条形绿茶,其品质特征为:条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汤色碧绿清亮,叶底黄绿嫩匀。 综上所述,龟山岩绿是属于绿茶,并在1980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五大名茶之一,对于能获得五大名称之名,应该是非常不错的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