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简史
发布时间:2023-11-10 点击:124
茶,这片树叶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经历了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再从最初的蒸青绿茶到后来六大茶类工艺的百花齐鸣时代。
茶在中国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从唐煎、宋点、明瀹泡。丰富的“茶生经历”丝毫不亚于一部脑洞大开的科幻大片。
一饮一啜,莫非前定,茶在后世的剧情发展,陆羽肯定想不到,赵佶估摸着也玄,朱元璋就更够呛了。
今天的关键词是:茶叶简史。
据上古野史记载: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想来,满世界的嚼草玩儿难免碰到个带毒属性的,幸亏碰到了茶才能解了毒!剧情虽老套,作为主角的“茶”总算是c位登场了。
大概、也许、可能是直接咀嚼茶这种方式口感不太好,唐代的茶人们发明了“煎茶”法。备上一口大锅,葱、姜、桂皮、盐巴、茶。呼噜呼噜的煮上一锅。一口干了那酸爽!不敢想像…
唐代的茶人们果然是会玩,大家若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参考陆羽大大的著作《茶经》。
岁月穿梭,时代更迭。由唐至宋期间,正式进入高速文艺复兴时期!上至皇帝,下到黎民,茶已经成了日常必备品,品饮方式也越发的高级,从一锅乱炖的“煎茶法”进化到研磨茶粉,品饮茶膏的点茶法。
宋代在蒸青茶的制作工艺上,改良了蒸青后的揉捻、压团的制作工艺,选择蒸青后用干燥进行处理,最大程度的更好保留了蒸青散茶的香气与内含物质状态。
终于到了明代了,著名的农民起义家朱元璋同志颁布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使得蒸青散茶成为茶界的主流。
虽然,当时蒸青茶是社会主流产品。口感的稳定性已经相当给力,但蒸青工艺对于茶香气的保留,还是有欠缺的。于是就出现了“热锅杀青”技术。利用铁锅的高温来激发鲜叶的口感。
大致的工艺流程为: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看上去与今天的绿茶的工艺已经极尽吻合。
在通过制作绿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通过改变工艺细节状态会引起茶叶的品质口感变化。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反复实验,不断制茶总结其中的规律。
最终,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六大茶类的雏形至此得到完成,形成了今天的六大茶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