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好坏在人而不在茶
发布时间:2025-09-16 点击:1
喝茶喝出了优越感,
你这个弄茶叶的,竟然会没听过这个茶?
—— 这句话是有次在广州一朋友茶室里听到的,在场的另一位客人问朋友是否喝过某个茶?,朋友答第一次听说,也没喝过,。对方则一脸的不可置信问
“你是做茶的,居然都没听过这个茶?”。
这位客人还没完,他又接着给大家科普了该茶多好多好,顺带着还把朋友的茶给贬低了一遍。一直在边上不作声的我想起看到的一句话 “我吃过的美食就是最美味的,我用过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
我坐边上不说话,但是内心也是又吃惊又无奈,不过是对这人的反应产生诧异,挺正常的事嘛,何须大惊小怪。国内各地区茶叶品种数不过来,包括许多后人开发的新品种,没听过也没喝过不是很平常的吗。
不过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喝自己喜欢的品种茶叶,看不上其他人喝别的品种茶叶,然后在心里做出了个排名。虽说尽管再怎样鄙视,别人还是继续喝别人的茶,可优越感这个东西却是油然而生了。
身边许多岩茶客喜欢水仙和肉桂,茶叙的时候常能看到他们对黄观音、金观音、奇兰等高香品种的不屑态度,认为这些茶没什么水平,除了香,就没啥内涵可言,觉得喜欢高香品种茶的茶客是不懂欣赏。甚至我也遇到有个别喜欢高香品种茶的不敢在老茶客面前声称自己喜欢高香茶,生怕说出来显得逼格不够。汪曾祺写《夏天》的文字有这么一段:「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是啊,
喜欢喝什么茶是很私人的事,别人管得着吗?!
所以喝茶本无短长,喝茶的人给了它不同的格调罢了。
有一种优越感是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力才能获得,比如熟悉擅长某个领域某个行业,以致让你风生水起。而在我看来,这种喝茶喜好的优越感是最没有成本也是最容易的,所以我说它无聊。如果非要说成本,只不过是平日喝的茶价格比别人高~,本无高下,喝茶的人才有高低,而我们要把一杯茶喝出风雅气度,首先要有风雅的修为。
因为同是爱茶人,每年都能收到一些茶友给我寄来他们遇到的好茶。绿茶、红茶、白茶,以及地方的小众茶等等,各种各样的茶都有。虽然我平日里多喝岩茶为主,也偏爱岩茶,但每每收到茶友们寄来的茶叶,我都会抽空很认真的喝,并给他们反馈喝后的感受。一方水土一方茶,每个地方所产的茶,都有它们的优秀之处,只要是茶,无论什么品种,什么价格,都是可以喝一喝的。
认识一个姑娘,钟情于茶,一有时间就到各茶叶产区问茶、寻茶。近日她路过汕头,特意来找我喝茶,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到她的真诚,对茶的真诚,这是十分可贵的。她把她遇到的好茶拿出来让我冲泡,问如何,我也如实告诉她我的看法,虽然说的不一定对,但至少双方在这个过程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愉悦。茶叶品类上,她喝过的品种可能比我还多,在她心里,天下的茶没有高下,所以对“天下茶”的态度也正是我欣赏的,每到一处都能寻到自己喜欢的好茶,反应出的不仅是能力,还有对茶的见识,
茶圈的鄙视链从来都存在,只是有人从不表露出来,这是聪明人。因为他们知道不同人的喝茶口味喜好是有区别的,而且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同,即使内心瞧不上别人喝的茶,也不会去干涉对方。那些开口闭口三坑两涧,非正岩不喝,认为外山茶都是垃圾的茶友,不知道再过些年,如果,我说如果,岩茶的市场不景气了,跟现今的铁观音一样,你们是否还会继续在心里为岩茶留个位置。
我其实是更喜欢跟同行喝茶,因为同行之间喝茶没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说,只有简单纯粹的聊茶,聊工艺。今年春茶季在武夷山遇到个外地茶友,跟我们坐一块试茶学茶。最后感慨 “ 好难得能这样轻松的喝一泡茶啊。 ”
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