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斜滩镇种茶600年文化历史

发布时间:2025-07-25 点击:21
寿宁斜滩镇种茶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明代宣德年间(即1416—1426),张姓最早从浙江丽水迁移斜滩定居,就在张家龙岗劈草炼山、垦复坪地,并从临近的福安坦洋和政和等地引进茶苗,大举种植茶叶。尔后随着卢、何、周、郭诸姓家族大量迁移斜滩聚居,他们相继在镇区周边山场开发垦植茶园,逐步构成产业规模。史料记载,明弘治至万历(1488—1599)的百年间,斜滩东起车岭、西临印潭、南与凤阳交界、北至水北,方圆三十几公里的座座荒山变成茶园,满目青山一片翠绿。茶叶成了斜滩历史上最为大宗的农业土特产和贸易商品。
明、清时期,斜滩主村就已有加工茶叶(次要为初制毛坯)的作坊,至十九世纪中叶,斜滩的制茶业亦非常发达。鼎盛时期的1932至1936年,镇域所在地即创办有茶行24家之多,从业人员3000多人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购销活动。斜滩的茶商与福安、赛岐、宁德、福州、温州、上海和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国内外有茶务贸易往来,每年均产箱茶上万箱(每箱25—30千克),多半经由赛岐或三都海关出口,畅销国内外。
十世纪初期,斜滩镇的茶叶销售已非常活泼。据当地爱国归侨卢少洲先生著的《椰凤蕉雨忆南洲》一书陈述的,斜滩旅外乡贤志士无不关怀家乡茶叶传销。抗打败利后的1945年,斜滩籍旅外知名人士、时任福建学院院长的郭公木先生,上海市副市长的何宜武先生与在三沙海关任职的卢少洲先生和那时的海军总长萨镇冰交情甚笃,他们馈赠给萨公10箱斜摊产的“坦洋功夫”茶,萨公品赏后拍案叫绝,视为佳茗珍品。在他出国巡访东南亚诸国及港澳期间,他把斜滩的“坦洋功夫”茶精装成珍贵礼品随带出访,分别赠送给各国军政要员或友人,使斜滩茗茶声名大噪,备受喜爱。尔后,斜滩商贾云集、购者如林,销路宽广。
但在抗战时期,外商航运中断,国民党官僚资本作祟,买空卖空,通货膨胀,币值日贬,茶景日渐萧条。1945年日寇投诚,斜滩茶叶生产开始复苏,价格回升,对外茶叶贸易又趋活泼,商业再度兴盛,斜滩作为闽东、闽北的次要物资集散地的地位仍然。
斜滩茶文化历史悠久。斜滩人嗜茶成性,视茶如命,接客待友都离不开茶。
斜滩人爱茶成风,茶文化在民间也显得特殊独特。尤其是畲族男女,他们至今还盛行着唱茶歌、说茶事、以茶传情、以茶抒怀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