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宋茶蕴味
发布时间:2025-05-04 点击:33
中国人制茶喝茶已经几千年,已经是融入中国人血脉的饮品,茶文化同样。不过要说起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不是现在,而是国风开放的宋代。帝王爱茶,所以整个国家也变得偏爱茶,饮茶之风、制茶之法、茶文化都到了一个巅峰时刻。查阅现代人整理研究的资料,发现,北宋时期,国内种植的茶叶品种已经超过了196种,植茶与制茶技术空前繁盛,发展到宋时全国形成一整套发达的榷茶制度。时至今日,中国茶文化史上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超越宋朝。
从帝王开始的偏爱
宋茶空前发达的茶文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当属统治者,宋代建国之初,宋太祖就下令成立茶务机构,管理天下茶事,并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生产区别庶饮的皇家贡茶,从此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
宋代茶成为国饮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与宋徽宗赵佶密不可分。赵佶喜茶,他不仅精于茶事、擅长茶艺,还写了一本《茶论》,后世称之为《大观茶论》,谈制茶之法与点茶真韵。书中说,饮茶有道,首先讲究色、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点茶泡茶,还清楚了解制茶的过程与饮茶的香气效果。在皇帝的带头下,饮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宋代茶书的撰述也大大超过了唐人,比较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等。其中不少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成为中国茶文化著述中的宝贵遗产。
宋代的茶分为散茶和片茶。王东介绍说,散茶并不是现在的散叶子茶,而是茶碎或茶粉。茶粉是相当高档的商品可以直接冲点饮用,但宋各时期,散茶也不尽相同,也有将制作茶饼遗留的茶渣称之散茶的说法;而片茶指的是一片片的各种形制茶饼,其代表就是皇家贡茶龙团凤饼。
据记载,宋代其他地方名茶也有进贡,但均不值一提,被建州的建茶龙团凤饼所打败。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福建转运使史蔡襄所造。宋代皇家贡茶龙团凤饼的制茶工艺极其难,至今也无法逾越。宋徽宗讲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不仅深受宋代皇家青睐,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成为他们追捧的圣物并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建茶入诗,比比皆是。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
茶文化上至帝王将相 下至平民百姓
北宋人痴迷于饮茶,可以说茶文化浸透了正个国家的各个角落,不管是皇宫待客还是平民百姓家会友,皆是上一杯好茶。从各种场合的迎来送往、交际应酬到人生喜庆的礼俗,无处没有茶之清风洋溢、香气飘拂,斗茶、茗战更是情趣盎然、格韵高雅。民间有茶农、百姓的世俗斗茶,寺院有佛教僧侣的禅门斗茶,官宦有诗人墨客的文士斗茶。茶文化渗透到宋朝上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贡茶的精致、水平的高超,已经消失在普通百姓眼前,而真正传承下来的却是散茶。到了宋代中期,团茶生产虽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散茶的生产已经逐渐取得优势。饮茶之风开始在市井之间风靡,价格低廉的散茶在民间大受欢迎,茶肆开始在城镇大规模普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描述有当时汴河两岸茶坊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王东说,当时的开封城内遍布茶庄、茶肆、茶馆。
在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既有挂着招牌的茶肆,也有边喝茶边看杂技表演的市民。这些市井百态的记录,真实表达出北宋时期民间茶肆已经成为普通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宋朝除了一般的茶肆之外,还出现了晨开晓歇和专供夜游的特殊茶肆。
茶肆的人气之盛也使很多其他行业纷纷以开茶肆的名义拉拢生意。《梦粱录》中记载: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著伎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吵闹,非君子驻足之地。
茶肆之盛,是饮茶之风民间盛行的见证,宋代的饮茶之风可谓渗透到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茶文化的扩张
宋代的茶风、茶道盛行天下,此时的饮茶文化更加深厚,且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据史书记载,中国茶叶及品茶法在唐代已传入日本,由于茶树在日本引种成功和中国制茶方法的传入,日本一度出现饮茶之风。随着日本国停止派遣遣唐使,其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也骤减,而日本尚无制茶经验,所以饮茶之风随之逐渐衰微。宋时,日本禅师荣西将中国茶种、茶的栽培、制茶饮用方法再次传入日本,并加以推广,进而写出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从而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现在日本茶道的精髓主要是承袭自中国宋代茶道。王东说。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贡茶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作为文人自娱自乐的有分茶;作为民间的茶楼、饭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绣茶的艺术是宫廷内的秘玩,大概是茶叶太珍贵的缘故,一般舍不得饮用,于是一种只供观赏的玩茶艺术就产生了。另一种称为漏影春的玩茶艺术,是先观赏,后品尝。漏影春的玩法大约出现于五代或唐末,到宋代时,已作为一种较为时髦的茶饮方式。
绣茶和漏影春是以干茶为主的造型艺术,相对于此,斗茶和分茶则是一种茶叶冲泡艺术。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的相互比较方法,它最早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因而斗茶也被称为茗战。如果说斗茶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的话,那么分茶就有一种淡雅的文人气息。分茶亦称茶百戏汤戏。善于分茶之人,可以利用茶碗中的水脉,创造许多善于变化的书画来,从这些碗中图案里,观赏者和创作者能得到许多美的享受。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复原这种茶百戏。王东说。
如今茶文化不仅在中国盛行,也在很多个国家生根发芽,很大的功劳便是宋代。虽然历史发展中,茶叶从饮品发展到吃食,再到医药,它的价值不断的被开发,但不可否认,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仍是宋代。
(责编:范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