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故里(四)
发布时间:2025-05-02 点击:6
本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很长一段时间,滇红茶慨念被无限扩大化了,滇是云南的简称,总以为云南所产的红茶都是滇红茶,以至有些客人不经意购进云南某地产的一款红茶,品喝之后直接就要求退货了。原来,这位客商进到的红茶尽管产地在云南,但不是真正意义的滇红茶。
父亲不懂多少文化,对茶却有种深层的理解与参悟,他常给我说,茶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面对人生起伏迭宕,要学会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便口口声声说顺其自然,实在是为懒惰寻找的一种借口而已,真正的顺其自然是通过多少年的努力寻求,臻于绚烂,复归寻常。再从一杯茶的口感来说,人生不也是先苦后甜的么?说到“三道茶”许多人自然会想到大理白族,其实在滇红茶的故乡,每逢喜事皆有三道茶的程序,其实也是让人向茶学习,领悟生活的燠义罢了。
我曾参与过滇红茶商标的设计工作,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工商部门,有义务为滇红集团的发展服务,尽管我的那些作品由于稚嫩无法最终贴到滇红茶的包装上面,但我以我的构思,寻找到滇红茶的根与源。一波三折的发展,是滇红茶的命运,也是全县茶农的命运。之后的茶叶市场整治,查处掺假使假茶叶案件,茶叶从不值钱到疯狂的涨价,投机与违法者趋之若鹜,一片小小的茶叶,完全可以解读出一个农业大县发展的艰辛。与茶有关的市场监管,都在工的工作份内与之遭逢,为茶叶税收流失堵过卡,为茶价低迷侵食不安。许多年过去了,滇红茶经过品位的提升,已经变成中国红茶出口的拳头产品的时候,我又一次来到滇红茶团公司的展览室,重温一个产业的发展史,再一次受到教育。
我记下一些与滇红茶有关的人,这些人可以叫做滇红茶的功臣,他们毕生扎进滇红茶的事业中,才得以让滇红茶成为凤庆人的事业,成为红茶界的娇子。去年五年春茶交易会上,我无意遇上了台湾茶商林先生,他说他已不止一次来过凤庆,就是冲着滇红茶而来的,他甚至把闲暇的时间都花在对云南大叶种茶的观测上,透过花序与根茎、枝桠与芽叶,他得出结论,滇红茶既是以冯老先生为首的创业者艰苦卓绝工作的结果,又是大自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恩赐的,他说到凤庆的雨水与霜冻,阳光与植被,有机肥与生物驱虫工程,他甚至有过在凤庆租地种茶聊以颐养天年的打算。林先生崇敬茶,他甚至认为,他是为茶而生的,他在大陆寻找着茶的踪迹,最终确定把滇红茶引进到台湾,一边卖茶一边品饮,他说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炎帝的小女女娃同样采过茶。那天她随父上山,唯一能让她钟情的只有茶树,适时的芽叶比露珠还嫩,是有些不忍。女娃是溺海身亡,据说是看上了一棵悬崖上的古茶,攀越的时候出了差错,至于最后是化成叫清卫的小鸟,还是变成妖媚的蝴蝶都无所谓了,一直令我联想不已的是怎样的茶,竟让女娃坠到海里。
人与山水争斗,人终于还是化为山水的一部分,而茶生活着,可以是三千年还要超的寿龄,可笑那些搜肠刮肚准备长生不老的帝王将相,面对一棵茶树,都不该有任何的奢望了吧。
每年五月都有一场盛大的香火为锦秀古茶燃烧,我也常挤在其间,那些用幻想编织的神话,我宁可信其有,因为我知道,没有超凡的东西支撑,一棵茶树怎么能穿过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时下揉茶的活全交给工业的机器了,仪表盘上都可以读出一片茶叶的成色与条索,散热或成形只在程序之间把握,但滇红茶仍然有阳光味道,因为超长的日照足以让进入滇红集团车间的每一片茶叶储蓄足够的阳光。人工整形,电力温度,精密的分筛之后,同样是机器烘干,茶的苗条身段才能定型。只到这些茶纷纷踏上旅途,进入消费者的杯中,才能再一次看到它的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看见它曼妙起舞在水中,复出它在山中那些妩媚与妖艳,还原它在云蒸蔚霞美景里落下的血统。
滇红茶美,美在色泽。有时它呈玫瑰红,香味里满是浪漫的气息,透过玻璃器皿,一定联想到曾经的爱恋,那一定是红酥手捧着的杯盏,一定是下午阳光不厚不薄时分,品饮就是对绝,有种舍不得,又有一种占有欲。有时它是金黄色的,一定是老树茶为料的滇红茶,经过岁月的历练,这是老树茶的另一付尊容。
因了美颜和胃等作用,滇红茶自然又成了女人的尤物,受到万千宠爱,在茶界,恐怕只有红茶当担得起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