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茶、龙井、碧螺春、茉莉花茶、芙蓉茶、庐山云雾茶的故事与传说
发布时间:2025-03-14 点击:18
一、大红袍的故事
武夷山是乌龙茶故乡,而九龙窠的绝品茶--大红袍,则是顶着光环的圣物,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奇茗。
武夷茶被誉为茶中珍品,而大红袍更是荣膺"茶王"称号,享至高之誉。在旧中国只有皇帝才可享用,以致派生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传得最广的要算《大红袍茶名的由来》。其故事梗概:古时有一秀才晋京赶考,路过武夷山,因饱受风寒,腹涨如鼓,生命垂危。天心寺僧见状,立即将他抬回寺中,施以九龙窠壁所产的茶叶。
茶喝下去,果见奇效,秀才不但很快恢复健康,而且还感到脑子特别清醒、灵敏。大比之期,高中状元。不久,他回天心寺还愿谢恩时,又带回一些那次所喝的茶叶回京。
当时京城惶惶不安,原来是皇后腹涨如鼓,疼痛不止,太医束手无策。状元斗胆,向皇上陈言武夷茶之神功,皇后饮用后,肚痛即止,积食日消。龙颜大悦,命状元前往嘉赏。状元至九龙窠以自已的红袍盖茶,顶礼膜拜。揭袍后,风茶树焕发红光,大红袍由此得名。
此传说不胫而走,大红袍身价日高,古今文人墨客呤诗作赋以赞之。有的更传得神乎其神,说"七片大红袍能化掉一碗米饭"、"能治百病"等等。还传当时由于艰于上崖,寺僧则训猴采之;又传大红袍茶能自顾安身,有窍之者,即行腹痛,非弃之不能愈,等等。
其实,大红袍是"以嫩叶而得名",乃是一特殊名丛。其树干较粗,分枝颇盛,叶深绿色,叶缘向上伸展,光滑发亮;香高味醇,岩韵极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品种先天优良,生长环境独特,制作工艺精湛。
大红袍原栽于九龙窠及北斗峰、竹窠等处。现今人们却以九龙窠悬崖之上的那6株为正宗,据载它们的树龄已逾340多年。
民国年间,县长吴石仙走马上任后,命人凿石为阶,以方便上下,并勒有"大红袍"三字显之。谁知不消几天,茶的叶子被人采去不少,寺僧惊恐,星夜禀报,吴县长急命人将石阶凿平,才使大红袍免遭劫难。因此管理、采茶之时,只得靠扶梯上去,岌岌可危。大红袍原系天心寺庙所有。
新中国成立后,仍由天心寺僧管理,政府派解放军管护,后转给当地农场。三十多年来,场领导派可靠工人专门看守,并施以科学管理。
五十年代初,大红袍成品茶曾寄给北京毛主席,但中央不要"地贡",将此茶退给福建省委。毛主席拒贡,省领导哪敢受用,又将此茶转给县里,待重要客人来时,才拿出小量泡品。
八十年代初,省委书记项南陪同中央领导同志到崇安县,县委书记叫我专程到综合家场向罗场长领出一小罐20克的大红袍。我如奉珍宝,生怕丢失,交差后才如释重负。此次虽然担心一场,却也有所收益。待领导品饮后,我们也过一下"茶瘾",并以此而自豪。有位小青年由于饮得太多,引起"醉茶",被办公室人员引为笑柄。老人诫之:"此乃圣品,不可贪之。"
二、龙井茶的传说
龙井茶是浙江省最主要的名优茶。龙井本事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产于杭州西湖群山之中的“西湖龙井”是龙井茶中的精品。
关于“西湖龙井”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狮峰山,在狮峰山下的胡工庙前有“十八棵御茶”,茶树上长的就是名扬世界的四绝佳茗——西湖狮峰龙井茶。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一次他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的胡公庙,老和尚献上最好的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啜饮之下,只觉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香,便问和尚:“此茶何名?如何载制?”
和尚乃告诉乾隆:“此乃西湖龙井茶中之珍品——狮峰龙井,是用狮峰山上茶园中采摘的嫩芽炒制而成。”乾隆便由和尚陪着观看了茶叶的采制情况,在返回时只见庙前的十多棵茶树正芽梢齐发,雀舌初展,一乐之下,便挽起袖子学着村姑采起茶来。
当他兴趣正浓时,忽有太监来报,称太后有病,请他急速回京。乾隆一听急了,把刚采下的茶芽往袖袋里一塞,赶紧回京。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肝火上升,双目红肿,今见皇儿回宫,还随身带来阵阵清香。
一问之下,原来是皇儿兜里的一把茶叶沁香。乾隆遂取出茶叶,告知母后,这是他亲手采下来的狮峰龙井茶,并冲泡后给太后喝下,太后红眼康复,不觉大喜。
乾隆见母后高兴,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为御茶树,并派专人看管,每年采摘新茶进贡,专供皇太后享用。
从此,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便人称“十八棵御茶”。这18棵茶树便人称“十八棵御树”。这18棵御树至今仍长的枝状叶茂,已成为茶树之珍品,也是杭州西湖的一处景观,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浙江省其它产茶县,市如新昌,塖州,龙游等地也产龙井茶,品质稍次于西湖龙井,被称为“浙江龙井”。
三、碧螺春茶的传说
碧螺春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产于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是名茶中色,香,味,形俱佳的极品茶。高级的碧螺春要求茶芽相当的细嫩,所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香气袭人。关于碧螺春茶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的碧螺姑娘,她勤劳,善良,喜欢唱歌。她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洞庭山,也打动了住在东洞庭山的小伙子阿祥。阿祥以打鱼为生,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且又乐于助人,因此深深吸引了碧螺姑娘。两个年青人相爱了。
然而,正当他们双双坠入爱河时,灾难突然降临太湖: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要夺阿祥的恋人碧螺姑娘,阿祥与恶龙决一死战,阿祥手持鱼叉与恶龙激战了七天七夜,终于将恶龙杀死,阿祥也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之中昏了过去,碧螺姑娘见状心如刀绞,把阿祥背回家中细心照料,日夜陪伴在他的床边,可是阿祥仍无好转。碧螺姑娘四处访医求药,天天山山采草药治病。
一天,她在山上突然发现一棵小茶树,其叶青翠欲滴,清香扑鼻,于是她采摘了一把嫩梢,揣在怀里,急速跑回家中,将茶用开水泡后给阿祥喝,说来奇怪,阿祥喝了此茶便苏醒过来了。
胡娘高兴极了,飞奔上山,将小茶树上的嫩叶全部采了下来,揣在胸前,每天取出几片,泡茶给阿祥喝,茶叶用完了,阿祥的伤居然也全好了。
就在他俩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姑娘却一天一天消瘦下去,憔悴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原来她的心力已全部融化在茶叶中,不久她躺在阿祥的怀里,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阿祥悲痛欲绝,就把碧螺姑娘葬在洞庭山的小茶树旁边。自此,山上的茶树出现了奇迹,一天比一天长的好。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四、茉莉花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然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工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
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是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死3年前去南方购茶往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的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
3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3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秋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将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茉莉花茶。
五、芙蓉茶的故事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
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
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
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
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
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
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
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
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
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六、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
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
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
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