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海丝情缘 检验检疫助力安溪茶香飘四海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12
浏览大图
图为在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榜寨片茶园,检验检疫人员检查生态茶园基础设备运用状况。
“涨海声中万国商”,往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对外贸易昌盛,带动了福建茶叶种植与加工的发展,数百年间,安溪茶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现在,抓住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安溪茶正积极开辟国际市场,茶叶出口量约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我国第一大产茶大县。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安溪县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 ,推进构成了 以“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为特征的“安溪模式”,构建起茶叶质量安全全程保证体系,力助中国乌龙茶香飘四海。
标准化建设 质量安全两块“金牌”花落安溪
在数日冬雨的洗濯下,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榜寨片茶园水土流失管理点内满目皆绿:在外有埂、内有竹节沟的三保梯田上,茶树不过半人高;茶园梯壁种上着爬地兰、黄花菜等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的植物,护坡固土;道路两旁及梯田空地也种上了香樟等树木。眼前这“青葱共一园”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3年前这片茶园每逢雨天必是泥沙俱下的情形。
据榜寨片茶山所属企业八马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马公司)的品控部经理谢承昌介绍,经过生态化管理, 茶园“跑水、跑土、跑肥”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茶园生态平衡后,化肥运用量减少约七成,更明显的效果是带来了茶叶质量的提升。与此前相比,该茶园的茶叶质量提升了1到2个等级,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现在, 像榜寨片茶园这样的生态茶园已占安溪县茶园的一半。茶园生态化、茶农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的立体发展体系已成为安溪发展茶产业的基础。
“在安溪,八成人口与茶叶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茶业。茶产业是个民生工程,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一直被放在茶产业发展的第一位。”据福建省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介绍, 2015年,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茶叶直接或间接出口1.6万吨,出口量约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1/3, 其中约80%出口日本。
安溪茶出口热销的背景是最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的日趋严苛。据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溪办事处主任张华介绍,2006年5月,日本施行一定列表制度,针对茶叶的农残限量目标从83项增至276项;欧盟对茶叶的农残要求高达470项,2014年以来 对农残法规进行了15次修订,其中将啶虫脒等4项农药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直接影响到我国约30%的输欧茶叶出口。
从2009年9月开始,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安溪县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两大示范区的建设推进构成 以“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为特征的 “安溪模式”,较好地处理了茶农难组织、农资难监管、质量难追溯、基地难集约、标准难施行等一批茶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 大幅提升 安溪茶叶的质量安全 监管工作的成效。
2015年10月,安溪县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而全国获此殊荣的仅9个县市。而此前2012年11月,安溪县被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示范区,两块质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安溪,在全国茶叶主产区一枝独秀。
源头可追溯 安溪茶延续海丝文化
浏览大图
图为工人在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拣杂线去除茶叶杂质。
经过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安溪县茶产业发展获得了明显成效, 极大地提升了出口茶叶产质量量和对外知名度,并为示范区建设探究出了可复制的经历。
据蔡建明介绍,安溪 学习自创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运营模式,在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全程保证体系方面进行积极探究。
在种植环节,安溪县在出口备案茶叶基地率先推行的“联作制”管理模式。经过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茶农之间,增设由10户左右的茶农自愿组合构成的联作小组,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施行茶园农事管理、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质量监测、品牌销售的“六统一”,一人违规,牵动全组,较好地处理了茶叶的原始质量责任承当者缺失问题。
这一管理模式被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引荐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值得推行的五种模式之一, 在安溪全县各乡镇全方位推行。日前安溪已推行“联作制”管理模式的茶园面积达16.8万亩 。
“农资安全是 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 基础”,据安溪县供销社副主任詹良德介绍,安溪 建起了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经过400多个运营网点, 对进入安溪县的每一瓶农药实行条形码准入管理。同时 全方位施行农资购买卡制度 , 凭卡优惠,凭卡追溯,利用平台跟踪查询农户茶园农药购买运用状况,重点抽查异常农户茶叶质量,确保农资产品流向随时可以稽查追踪 。
张华表示,经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管理体系,安溪茶业从源头上较好地处理了农残问题,保证了食品农产质量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严厉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成长的时机”, 八马公司 董事长 王文礼对此深有感受 ,“为打入日本市场,2002年企业在检验检疫部门帮忙下开始建设质量追溯系统。2006年日本施行一定列表制度后,八马成为首批出口铁观音到日本的企业之一,并 多年位居铁观音出口量前列 。 最近几年来,八马在开辟国内市场时,顺利进入沃尔玛、麦德龙、唯品会等渠道,这也与外贸的管控底子分不开。 ”
安溪县的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安溪出口茶叶不断6年全部经过输入国官方检测,出口价比全国均价高出近50%,平均每亩茶园增收1000多元;安溪县兴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批200公斤有机乌龙茶出口法国,初次开辟欧盟高端市场,单价高达每公斤125美元;124家企业经过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残检测,各项目标全部合格,获得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维护产品专用标志。
安溪茶,从古到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现在它又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必不可少的贸易品和文化品。在近日审议经过的《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中,茶登上了泉州传承创新旧时“海丝”产品的名单,被寄予“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厚望。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安溪茶将延续起海丝文化的历史情缘,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