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擂茶”
发布时间:2025-02-26 点击:17
有那么一个地方,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喜欢“擂茶”。这“擂茶”可大有来头了,好了如今让茗山生态茶的小编带你去看看什么是“擂茶”吧!“月光仔,月灿灿,喊你下来食擂茶。擂茶喷喷香,配老姜,老姜辣,配莙荙。莙荙咸,配菠菱,菠菱淡,配苋菜梗,苋素梗里康康红。杨梅树上挂灯笼,挂灯笼。。。”这首《月光仔》是三明市将乐县老少皆知的小调,而这首歌也作为申报国家级擂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地方有时候你可以听到老人一边哼着《月光仔》一边给高考的孙子预备擂茶。一个擂钵,一根2尺长的木头擂持,边上放着七八盘擂茶的资料,金银花、满山白、薄荷、陈皮、枇杷叶等,都是清凉降火的。
在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的擂钵内,先放点芝麻、陈皮和茶叶,随着老人顺时针的研磨,这些资料没一会儿就变成粉状。听说这玩意比如今的豆浆机、料理机的研磨好用多了,而且研磨出来的擂茶口感更好。待茶叶和芝麻磨碎之后,老人才开始把其他资料依次放入研磨。冬天就添些祛湿驱寒的,夏天就制点清凉解毒的擂茶。一切资料擂好后,开始预备加水。假如水太热,会让混合物结块,水温太低,会有生草味,水开后放一会儿再加进去刚好,差不多90摄氏度左右。
等擂茶出炉了,人们会到门口喊:“吃擂茶了,来啊!”把经过大门口的人都拉到家里喝。将乐县博物馆郜骅馆长说,这叫“喊擂茶”,越热闹越好。六七月份喊擂茶的人就多了,考上大学、高中的,毕业找到工作的都喊擂茶。
不光是“擂茶”风俗延续千年持续,当地有关擂茶用具的烧造技术也延续至今。据福建博物院考古专家考证,将乐烧制擂茶器具的古窑址从唐五代不断延续到现代,没有中断,是全省独一一个保管如此丰富烧制擂茶文物的地点,擂钵用具的款式与现代也相差无几。
很多地方的擂茶只在特别日子出现或作为表演展现,而在将乐,它运用频率极高,在当地十分盛行,不需求人为干涉维护,家家户户都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