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茶叶品质的五大因素

发布时间:2025-01-24 点击:36
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气味是影响茶叶品质五大因素,今天我们来一一剖析。
【温度】
温度会影响茶叶的自动氧化,使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发生变化。温度愈高,茶叶变质愈快,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深变暗,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天气温过高,接近或超过40℃,茶叶即便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因温度的影响,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
若要保持证茶叶在保质期内的质量,绿茶类茶叶需低温冷藏保存,冰箱温度保持在0℃~10℃可减缓茶叶氧化,有效减缓干茶变色及陈化。
但并非所有的茶都适合放在冰箱贮存,普洱茶、白茶及黑茶适合常温下保存,方便其转化。
【湿度】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如果在阴雨潮湿的天气里,干茶每露置1小时,其含水量就可增加1%。
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动频繁的月份,茶叶含水量一旦超过10%,便会发霉变质,色香味俱失,不再适宜饮用。
因此茶叶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若不慎吸水受潮,轻者失香,重者霉变。
受潮的茶叶不可放在阳光下直接曝晒,而应把受潮的茶叶放在干净的铁锅或烘箱中用微火低温烘烤,不停地翻动茶叶,直至茶叶干燥散发出茶香味。
【氧气】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茶叶品质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类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茶多酚经氧化后会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茶的颜色变深,转为褐色,同时此类化合物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发生反应,使味道发生严重变化。
维生素c被氧化成脱氧维生素c后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降低茶叶营养价值,使干茶颜色变褐,同时完全丧失茶的鲜味。
茶叶中的少量脂肪类物质被氧化、水解后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茶叶香味显陈,出现酸臭味,汤色也会加深。
除普洱茶、白茶及黑茶外,其余几类茶叶的保存须隔离氧气,采用抽真空充氮、密封贮存的方法来保存。
【光线】
光线照射会对茶叶产生不良的影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茶叶中含有少量的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类黄色素,成分复杂,是光合作用的辅助成分,具有吸收光能的性质,在强烈光线的作用下易被氧化。氧化后的类胡萝卜素贮藏后产生的气味,使茶汤味道变质。
茶叶中的叶绿素经光线照射后易褪色,使茶叶的色泽变暗沉。如果把茶叶放在日光下晒一天,则茶叶的色香味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的风味和鲜度。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日常包装材料也要选用能遮光的材质。
【气味】
茶叶能吸收周围环境的味道,若存放环境有异味,茶叶很快就能吸收其他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者掩盖茶叶本来的香气。
所以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要严防与有异味的物质接触,贮茶容器也必须保持洁净无味。
综上所述,保存茶叶需要避光、避潮、避异味,除普洱茶、白茶及黑茶外,其余茶类还应避免茶叶与空气接触,注重茶叶的存放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