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喝茶最养人!
发布时间:2025-01-15 点击:33
春分之日,昼夜等长,人行花坞,衣沾香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它是春季九十天的正中一天,在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呈现自主直立旋转,轴心与黄道平面垂直相通,地球万物沾光。
在九百多年前,大宋朝,大冶县,县南十五里桃花山下有桃花寺,桃花寺种出一种桃花茶。这种茶好喝,与桃花并无关系,是因为寺有泉水味道甘甜,出产茶质上乘,号为桃花绝品。
今天人们得以知晓这种桃花茶的存在,全凭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写下一首诗,名为《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诗人时年47岁。
东坡先生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俸禄微薄,不足一家温饱,起初借住在定惠院,后牵至城南临皋,穷困潦倒。
所幸老朋友马正卿为他申请了城东废地数亩,供他开垦耕种,苏团练还真就讨教农民、躬耕东坡,自食其力,心情也渐渐恢复了爽朗,还在附近修了一所房子,建成之时天降大雪,他便在墙壁上画雪景,亲笔题写了匾额“东坡雪堂”,西边有暗泉、北靠小山,“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堂前有柳,堂后植桑松橘桃,“乌鹊喜,报新晴”,庄稼长势喜人......然而东坡还有一点想法——他想种茶。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首先引用《诗经·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芥”句,介绍饮茶的历史,和目前的流行,并且指出茶帮助消化、提神醒脑的功效,正如《茶录》中写道:“昏俗尘劳,一啜而散”。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朋友帮忙找了土地,如今桑麦等作物都种上了,舍不得闲下一小块地,于是有兴致勃勃讨了茶来种。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反思自己,温饱还没完全解决,却已经经营着种茶饮茶这些事,只希望互通有无,不要矛盾才好。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春天到来的时候,茶的紫芽纷纷萌发,而种茶人呵叱牛羊,细心呵护。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无论茶籽还是茶苗,栽种到收获制成茶叶,都不可能当年完成,这位渐渐脱发落齿的江南老道人,有人认为说的是大冶长老,也有人觉得是东坡自指,他年在雪堂中喝到自己种下的茶,一定还记得它是桃花绝品的后代。
所以诗中桃花茶,既不是桃花制成的花草茶,也不是招桃花的迷信茶,而是今天无可考证找寻的一个茶树品种,我们只能通过诗中词句展开想象。桃花初开,倒有另一种茶格外适合品饮,那就是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属轻发酵乌龙茶,产自台湾南投鹿谷附近的冻顶山。它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艳丽。以山泉水煮沸冲泡,香气清雅,有花香和糖香,滋味甘醇,风韵绵延,而且具有促进分解血液中脂肪的功效,对高血脂症和高血压有改善作用。长久以来冻顶乌龙受到两岸及世界各种茶友的青睐,而它的由来,却也有一则有趣的轶事。
相传祖籍福建的台湾人林凤池承蒙乡亲的捐助参加科举,得中举人,回台湾探亲时带回36株茶苗,种在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成为了一座茶园,采制出清香可口的乌龙茶,后来林凤池奉旨进京,把这种乌龙茶进献给道光皇帝,冻顶乌龙因此香飘四海。
苏东坡在黄州东坡种“桃花茶”,林凤池在冻顶山栽冻顶乌龙,他们的人生未必是春光得意之时,但他们的发愿都得到了善果,那是似花而胜花的茶香。
春分,一年少有黑白等分日夜等长,人间多是混沌中周旋穿行。
无处逃遁的时候,落脚吧,一间空屋、一盏灯。
前途无期的时候,低头耕种吧,让泥土嵌进指缝,站在烈日之下,酸胀、肿痛,自然会回报你,以金黄、以新绿。
好在,我们不用像东坡那样劳顿数年,桃花初开时,新茶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