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茶到品茶,如何让你的口腔记忆变得有理有据

发布时间:2025-01-13 点击:24
一开始,我们懵懵懂懂的喝茶,随着茶喝的越来越多,喝茶成了日常生活的常态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于茶的品质,茶汤的变化越来有兴趣,越来越想喝到好的茶,而这种嘴巴养刁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茶品开始有了要求。
品茶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然,这种茶品上的要求,也是伴随着品茶能力提升的,只有当鉴别出好喝与不好喝时,我们才能体会品茶的乐趣,我们知道,品茶高手或专家们大多数对每一款茶或某个山头寨子的茶的滋味程度都会有一个自己心理的评判标准和体感反应,从而形成了一种惯性的口腔记忆,也就成了一种体感反应,也就是自然的品茶状态。
那么,这种品茶状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尝试某种事物或饮品的口腔记忆是比较短暂的,除非强烈的刺激感,比如极苦,极涩的,通常,在没有大量饮茶的经历时,一般在初次品饮普洱茶时,入口后对茶汤滋味,在口腔里的感觉是转瞬即逝的,也许当时能感受茶汤里的苦涩甘甜,而过了几个小时后,当时的滋味就已经忘记了,想再去比较其他茶之间的差别时,已经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口腔体验的程度了。
而当面对专业茶艺师冲泡的汤感时,更是无法用准确的言语去形容口腔里的体验,这是绝大数人第一次喝茶时的感觉,特别是普洱茶。但也有口腔的敏感度极高的,对茶汤的滋味反应非常敏锐,虽然无法用专业品茶的术语表达出来,但是能记住每一泡茶汤不一样的变化。
当我们有了长期喝茶品茶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口腔的记忆也就有了,这种记忆是对茶汤滋味的强度变化习惯后的记忆,当苦涩甘甜滋味的程度已经形成口腔记忆点时,我们会逐渐感受汤感中更为细节的变化,比如喉韵,饱满度等复合汤感的细微变化,而体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愈加明显的,这种长期喝茶的经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大多数人提升品茶能力的过程。
但我们也得明白,口腔的感觉是很容易被欺骗的,为什么这么说?
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茶汤的表现
因为茶叶的变化太过多样性了,不同的采摘时分,制作工艺,甚至是贮藏方式都会改变其茶汤进入口腔的滋味,特别是普洱茶的拼配工艺,将原本个性鲜明的一些茶区的风格进行拼配后的汤感变化,很容易模糊原本一下就能抓住的口腔记忆,这也是让很多普洱茶爱好者追求纯料的原因之一。
降低不可控的因素,聚焦在一个点上
不管是喝茶还是品茶,原料的鉴别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困难的,只有当我们先抛开原料认知经验的条件,只针对成品茶品饮过程中的感受来谈,才能将我们的认知困扰缩小,也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原料,茶叶的制作水平在茶汤里就能体现出来,所以,大拙认为,选择稳定的制茶工艺且保持每一款茶品的汤感表现,就成了我们口腔记忆形成惯性,是提升品茶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会品新茶,对提升品茶能力很重要
再来,以喝茶来说,大拙常常建议以喝一些有年份陈化后的茶为宜,而对于新茶是一直保留谨慎态度的,毕竟新茶的刺激性极大,喝多了对身体不好的人来是一种负担,但我们得知道,新茶却是一个非常容易记住当下汤感滋味的体验,如果以提升品茶能力来看,适当的喝一些新茶,体验当下的汤感,对于提升品茶能力非常有帮助。
特此声明:说茶网转载发布本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