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盛产安吉白茶

发布时间:2025-01-03 点击:34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就有“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非人力所致。”并有“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的说法。外观清新淡雅,美如仙子,不苦不涩,清香朴鼻,妙不可言,很多茶客都有一种同感:“一旦品尝,天天难忘。”  
这种高档珍稀品种——白茶,已经成功生长在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上。黄公山上产安吉白茶,山凹沟中飞出了金凤凰。这就是由胡仲平先生从浙江省安吉原产地引进的“安吉白茶种苗”,落户于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到过浙江安吉的人,没有不知道安吉是世界著名的竹子之乡,中国白茶之乡。然而,胡仲平先生,在一次到安吉偶然机会上,在品尝安吉白茶时;观其状:条直显芽、芽壮匀整、嫩绿鲜活、透着金黄,冲泡后叶是白的脉是绿的,且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看到安吉白茶1两拍出7000元的天价后,一直想在农业方面发展的他就动了将白茶安家枞阳的梦想,并且这种梦想在脑中一发不可收拾。
“干!”胡仲平先生就这样与白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枞阳县找一块与安吉茶场种植要求相符合的地理环境,发展白茶事业。胡仲平先生是一位说干就干的人。从2010年3月,他先后到安吉不下50余次,找技术人员,学培育白茶良方,到安吉茶场实地考察。长时间的劳累透支,找关系奔波、请客吃饭,身子明显消瘦。艰辛、劳累没有阻止胡仲平创业的步伐。安吉白茶的种植技术、科技人员落实到位后。胡仲平又回枞阳各乡镇找茶园,种植白茶要在山的北面,面水,且山体要高。最后经专家确定,枞阳县雨坛乡黄公山地理环境符合种白茶条件。黄公山坐落在菜籽湖畔,周边山峦起伏,重峦叠嶂,雨坛乡又是枞阳县鱼米之乡,没有工业废气、废水的污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种植安吉白茶的天然之所。黄公山隶属雨坛乡新塘村,全村有200余户人家。为租赁黄公山经营权,胡仲平走村串户,挨家挨户,签订租赁协议。解决了黄公山经营权,可是去山的公路又没有。
“铺路!”执着的胡仲平斩钉截铁地说。
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短短5公里山路,好似上了九重天;碰钉子,诋毁、挫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问题。路基规划、迁坟、树苗赔偿、人力用工等等,其中的纠结,没亲身经历又怎知其中的辛酸。从项目的确定到种下第一棵茶苗,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创业路阻且长,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胡仲平团队知道。2010年2月在1500亩黄公山上终于种上了安吉白茶苗。2011年4月,当茶苗发芽,安徽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农民被请上山采茶时,胡仲平,这位憨厚的农民企业家终于露出了欣辛的微笑。
白茶早春幼嫩芽呈玉白色,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为花白相间。气温超过29℃,夏秋茶为绿色,故而白茶采摘时间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每年采摘生产时间为清明至谷雨。2012年是第一次采摘白茶,产量仅1000余公斤。2013年4月28日,当申报白茶生产许可证的审查组对安徽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白茶的高温杀青、理条、干燥等数十道加工工艺,生产条件、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审查。最后通过审查验收。胡仲平的创业团队不一而同地说:四年来的辛苦与劳累,终于有了硕果。
胡仲平坚信:2012年白茶产量仅1000余公斤,产值100余万元。明年、后年将呈几何倍增长。白茶地成功栽培,一方面为枞阳县农产品开发了一个新茗品,另一方面活跃了当地经济,更重要的是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白茶摘茶只有二十天,三、四月份又是农闲季节,原来不理解,反对种植白茶的农民现在都高高兴兴上山摘茶。如今胡仲平信心百倍,将要在枞阳县大面积发展种植白茶,打造具有枞阳特色的地方高端农产品——枞阳白茶。2015年又喜获丰收,产量近10000公斤,产值近2000万元。在丰硕的收益面前,胡仲平团队并没有停止创新发展地步伐,在金社、雨坛又种上了另一高端茗茶——黄金茶。
2015年3月份,市委书记虞爱华、市长魏晓明先后到“黄公山”牌白茶生产基地实地调研并指出,集中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大有可为;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帮扶企业在品牌上下功夫,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在政府大力发展品牌建设政策扶持下,“黄公山”牌白茶现双获“安庆名牌”和“安庆知名商标”荣誉称号。
今天,安徽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以高端产品定位,以品牌效益带动产业发展,必将在茶叶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为县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