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超美话黑茶之四听父辈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08 点击:53
谌超美话黑茶之四听父辈的故事
晋丰厚第六代传人手持迎奥运茶火炬。
我眼中的父亲,也许与黑茶无关,但又与黑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和母亲拿出所有积蓄创办了塑料加工厂,由于经营得法,管理有方,年底创收20余万元,初战告捷的父亲把利润投入扩大再生产。后来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父亲又重拾祖业,自告奋勇为村委会办起了砖茶厂和茶行。当时父亲依据祖辈传下来的经营理念,设立了3个车间,26处分行,并在周边县、市设立分厂,发货由车间统一进行筹管。因祖辈以制茶为主,晋商及各路商帮负责销售,父亲因此受到启发,于是在村民中挑选了一些能干之人赶赴西北五省及内蒙古、山西,设立了11个联合销售点。到1986年,年产各类茶叶约4.5万担,总产值达765万元,实现利润24万元。自办厂至1987年,茶行累积上缴税金120万元,全村人年平均收入1000元。
记忆里,新屋建成后人来人往相当热闹,父亲专门腾出一间房来放一个30门的程控电话。在当时,这种可转接的电话几乎接近一流国营茶厂的水平。而当时国营茶厂有种优势,即由国家颁发《定点许可证》,由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以稳定边疆少数民族的物价水平。父亲那时的茶厂因隶属于集体所有制,故而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贴,但在当时的体制下,父亲将茶行经营得有声有色,并带领当地村民致富脱贫。1989年,国务院授予父亲“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父亲因此参加了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庆典观礼。
我眼中的父亲,真正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父亲初中毕业,虽未再进修,但在专业方面从未停止过学习。公益事业上,父亲当年毫不吝啬,为提高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父亲给9个班各买了一台收录机,给22名教师发成果奖金;附近县办中学的窗户玻璃坏了,父亲还为这所学校买了玻璃;村上有村民家遭受火灾,父亲就带头捐助;为绿化荒山,父亲积极投资;村办学校改建,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支持;村上建橘园,父亲既出钱又出力,建成绿化后,无偿捐献给村里……此外,全村村民除了依法缴纳农业税外,其他上交费用和公益事业费全部由父亲管理的企业负担。
虽然父亲的企业办得不错,但父母经常会吵架,起因也只是母亲想利用父亲现成的资源挣钱补贴家用。然而,依照父亲那时的心性是断然不肯为己谋私的,哪怕是年底企业分红,父亲也未曾领取过,甚至是参加国务院表彰大会所得1000元奖励也在父亲回到家乡后直接捐献给了村办学校。县里的贫困生,但凡找到父亲的,问题都会得以解决。
因为受新旧体制的冲击,这样的辉煌竟没能维持几年,最终厂子被迫关闭。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父亲从难浸硫化物矿石、碳质矿石中提金的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设备,获得了国家专利;母亲跟着父亲日子过得艰苦,看着子女们陆续学成,母亲想要支持他们继续深造却有心无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社会经济大幅提升,父亲又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原先的工厂被解封后,库存的那几万担老茶便成了父亲再次腾飞的基础,事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父亲潜心研究祖辈制茶方法,频频获奖。
2007年8月研制的金花花卷千两茶荣获东莞首届中国茶叶质量评比大赛“茶王奖”;
2007年,在湖南省第八届“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中金花花卷系列产品分别获“金奖”和“银奖”;
2007年开发制作的迎奥运茶火炬成为北京奥运经济茶产业专家委员会的典藏珍品;
2008年起,父亲感觉到湖南黑茶传统紧压茶因压制太紧,不太适合现代饮用方法,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投入研制并成功将黑茶散茶发花。从而,父亲申请了金花两项专利:金花千两茶和金花散茶。前者专利证书已于2012年1月4日发放;金花散茶专利申请已经于2009年递交,仍在审核中;
2008年1月,金花千两茶的研制与开发获“安化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9年通过市级科学成果鉴定获“益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9年1月,湖南省安化县晋丰厚茶行有限公司被湖南黑茶权威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确定为“黑茶加工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基地”,并于当年5月23日正式挂牌;
2009年成功研制金花茂盛的黑茶散茶金花天字号系列产品,“金花天成”这一专利技术突破了黑茶散茶不能发花的瓶颈,并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
2009年10月,晋丰厚金花天尊被中国茶学会评定为优质茶;
2009年11月,晋丰厚荣获2009年度“金芽奖”黑茶杰出品牌荣誉;
2010年5月,晋丰厚在第三届“东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以特装展示,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故事仍在继续,父亲虽已六十有六,但依然热爱研发新产品,一直在为做健康茶而不懈努力着……
曾有人说过,湖南黑茶的历史长河中,若绕过老谌,则是不完整的历史。而我辈则更应该以此为任,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将晋丰厚好好地传承下去并再度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民族品牌、世界品牌。晋丰厚容纳着一段历史,必将成为晋商历史中一颗绚丽的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