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地名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4-11-11 点击:55
在福建,有许多县乡村落的地名与茶有关,通过这些地名,往往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故事。
华安县:华安位于闽南,与安溪相邻。据考证,华安县的古名就叫“茶烘”,素有“茶乡”的美誉,茶叶生产在华安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华安种植铁观音也很有名。闽南中“茶烘”实际上就是“烘茶”,意思是把茶拿去烤焙,以“茶烘”为地名,映照出很浓的茶叶气息。
政和县:政和位于闽北,是一个古老的茶县,原名关隶,山清水秀,盛产好茶,当年的北苑官培曾设在那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改县名为政和,关隶因贡茶得到县名。今天,政和工夫红茶享有百年盛誉,政和白茶的产量与出口都还位列全国前茅。
建瓯县焙前等村落:建瓯古称建州,是建安与瓯宁合并而成建瓯一名。“瓯”亦为茶器。历史中的建盏,即是建瓯一带制造的黑釉茶盏,享誉中外。
最出名的还是这里的北苑贡茶,这里曾是宋代唯一的皇家御茶园,盛产的建茶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的美名。建安北苑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93年)培,共历经四个朝代,29个皇帝,历时458年。
根据考证,在北宋庆历年中,在北苑有32官焙(一个茶叶作坊为一焙),它们以今天建瓯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为中心,分布在建溪流域的建瓯,建阳、武夷山、政和、延平各地,其中以建瓯东峰镇的北苑为主产区,因此这些贡茶又称北苑茶。在裴桥村周围的村落,许多地名仍留下了官焙的痕迹,焙前村、后焙村、东焙村、西焙村等这些地名,足以说明当年东峰镇茶业作坊盛极一时的历史。
福州茶会村:在福州东郊鼓山镇有个“茶会村”,与茶有着莫大的关系。福州的茶叶自唐始就是朝廷贡品。古时候,茶会村是福州东郊的鼓岭和北岭等山区农民进城的必经之地。鼓岭、北岭一带自唐宋以来多种茶林,盛产茶叶。茶农们就把未加工的茶叶挑到茶会村,集中焙制加工,然后卖到城里。这里渐渐成为加工茶叶的作坊集中区,人们始称它为“茶焙”,后因福州话中的“焙”与“会”音近,所以后人就顺口叫“茶会”了。可见,如今的茶会村最早是焙制茶叶的地方。由于制茶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现在,村中还保留着“官田桥”、“油行”等古地名。茶会村东南有座古庙,庙额上的镏金牌匾书有“茶场福境”四个大字。
福州茶亭:从福州南门兜到洋头口这条茶亭街,百年前是一大片水田。从外地前往福州城的旅客和经商做生意的人,以及务工务农人员都要从这片水田的小道经过,路小且滑,遇上刮风下雨就十分不便。如果是暑夏季节,就会被烤得皮焦肉灼。后来有一个过境的老僧人,看到人们如此辛苦,就将化缘来的银两,在这段路上建了一座凉亭,并且经常在这里烹茶施舍行人,风风雨雨中人们都得到热茶的安慰。很多年后,这里修筑了马路,人们仍然纪念这位老僧人,把这条街叫做茶亭街。改革开放后茶亭街商店林立,逐渐成了街市,茶亭街现也已经成了繁华的商业旺地。
从八闽各地的人文之中,都可以嗅到很浓的茶香。
在茶文化的大海里,磅礴的是茶道精神的流传,在一片微小的茶叶星,也泾明地分布着古老的茶事,如同茶叶的脉络一般,延伸、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