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第3/16种冲泡方法——碗泡分茶法

发布时间:2024-11-08 点击:56
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三篇碗泡分茶法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经典名句。“晴窗细乳戏分茶”这句诗,描述了宋代点茶的特点。
茶,兴于唐,盛于宋。
然而,唐时,煮茶;宋时,点茶。两个时代的喝茶法是不同的,两个时代的茶艺表现便随之不一样了。
宋代的点茶,是把茶饼碾磨成极细的粉末之后,经调膏、多次加水打细等步骤,把茶粉打成悬浮的状态来饮用的。茶粉被打细的过程里,会出现许多白色的茶泡泡,击打的工夫越好、茶粉的品质越好,则出现的泡泡就会越白、越细、越绵密、持续的时间越长,喝起来口感会越绵软。大家聚在一起点茶的活动,在当时非常流行,被称为“斗茶”。而据传,点茶、斗茶的最高境界便是“分茶法”。
斗茶茶画
所以,来解读陆游的这句名诗:晴窗细乳戏分茶。描述的就是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窗前,用分茶法来点茶,茶盏中出现了极细的茶泡沫,点出来的茶像牛奶一样的感觉。诗中更用一个“戏”字,道出了当时的玩乐情结与氛围。
今天要讲的碗泡分茶法,虽然外观上跟当时画作上的斗茶所用的器具很像,也有分茶一说,但是相去甚远。因为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又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不再煮茶、不再点茶,而是泡茶。约摸是从这碗泡分茶法之中,可感受几番古人分享茶汤的意味吧,许多人对这碗泡法是情有独钟。
想象一下,三五好友茶聚,茶席之上,一碗清茶,一柄长勺,主人优雅地勺起一勺茶汤,分至每个杯中,如此循环,那悠然的姿态,闲适的气息,迷倒多少人?不管是分茶的主人还是喝茶的客人,岂不都被自己所处的状态迷倒?加上茶香幽长,丝丝扩散,简直美得不似在人间。哦不!是否怀疑自己去到了另一个时空?
碗泡法,用敞口的盏型碗较好,更利于温度的消散和勺茶的便利。这种泡法适合用来冲泡芽形的茶,比如绿茶、黄茶等。
配套:茶碗/盏与分茶勺
分茶勺
现代常见分茶勺设计
敞口茶碗
学茶小知识插入
碗泡法的使用小贴士
1.碗最好是盏形,即开口较大者;
2.适合冲泡绿茶和黄茶;
3.水温90度为宜,由于碗泡法散热快,水温不宜再低;
4.采用定点注水,水流宜聚不宜散;
5.灵活运用分茶勺的过滤小孔与出水设计,把茶渣滤到勺外;
6.操作得当,则茶汤会特别甜顺。
碗泡法,我喜欢用上投的方式来冲泡。
先在茶碗中注入90度的热水,然后,把茶叶平铺在水面上,让水的蒸汽漫漫蒸透茶叶,茶叶自然地与水融合,渐渐吸水、变重、悬浮、下沉,并在这个过程里,释放自己的香气与滋味。
这样子喝茶,一定不能着急。
当茶叶下沉,一碗茶便泡好了。整个过程,并不需要人为的干扰,当茶泡好的时候,色、香、味与温度都恰如其分,表现绝佳。
一个人的时候,举起茶碗便可畅饮,甜甜的、温润的畅快,别有一番滋味;许多人分饮的时候,用分茶勺把茶舀至每个人的杯中,碗内茶汤清透荡漾,茶叶随分茶勺游动,更添一番情趣。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敞口的大碗,即盏,无论是在宋代的分茶法大行其道之中,还是在当下泡茶法独占鳌头之时,都被茶人们所喜爱。我想,这敞口的开放状态,与其中分享的乐趣,莫不是茶人们所追求的心理境界吗?
定点注水时出现的水涡
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生长、成熟、没落的循环。然而,茶的运用及伴随着茶而衍生出来的中国智慧,却在时代的变迁之中沉淀,几千年来,茶居然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步步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茶,一直是茶。
然而,茶,也一直在变,从煮到点到泡,从食用、药用、到饮用,乃至成为精神修养的成长媒介,现在的茶,也跟古时的茶不一样了。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在,大家都说,时代的步伐很快,一不留神,便会落后。跟着时代的变化,似乎是大家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而我认为,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快没有错,然而,变化之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与其彼于追赶变化,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去看一看,在这变化之中所不会变的是什么?
只有抓住了这不变的本质,才是真正跟上时代步伐的方法。
正如茶,它一直在变,五千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在,这不正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吗?而它不变的又是什么?我们需要它的又是什么?
轻轻地舀起一勺茶,从茶碗里,分至茶杯中,这一杯茶,别有滋味。而席间的每一个人,都喝到了不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