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文龙镇五棵桩茶园背景介绍(上篇)

发布时间:2024-09-29 点击:65
顺着菜籽地的古道往前走还有古茶园,御笔山海拔最高藏得最深的是五棵桩茶地,五棵桩茶地距菜籽地有2千米,中间隔着文果河,五棵桩古茶园海拔超过2000米,处在三条古道的交汇处,从山冲邦崴去黄草岭的古道,从清凉街去黄草岭的古道都在五棵桩汇合。
1970年以前五棵桩的古道还有马帮行走,五棵桩的古茶园面积约七八十亩,茶树树龄在100~200年左右,与菜籽地的茶树一样,茶树不是种在台地的地埂上作为一种套种作物,而是两步距、顺坡栽、盖满山,这是汉人们的种法,种的是专门的茶叶基地,种茶的人是在将茶叶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在做,茶地的主人已在做专项的茶叶生意。这片茶地在三岔路口上,各路的行人马帮都知道这里有茶,茶地的主人在家门口就可将茶叶卖出去,五棵桩有旧屋基,一百年前应该有几户人家在此住过。
御笔山下明朝洪武年间已有上千的汉族军人驻扎,这些明军战事结束后原地实行军屯,他们屯田种地,没有迁离景东,汉族士兵们后来大部分与当地夷女成亲安家,但在景东城边坝区扎根军屯的明军后代没有改变族籍,几百年来一直坚称自己为汉族。御笔山带几十个村子现在都是汉族村,明军留下的汉人们在锥屏坝子在御笔山驻军电田生活了五百多年,明朝时候他们属军人属半户亨有特权,进入清朝后这些屯田的汉族军户特权渐落他们一部分人开始经商跑马帮、做贸易。
建茶园开茶山是最持久、最稳定的产业,汉人们开始成片成山的种茶。御笔山一带的山冲邦崴、斗阁、清凉、长地山各片区都有成片成山的清代茶园,这些茶园的茶树都是等行等距顺坡栽,他们不再照倮倮人、侎俐人的方法种在地埂上。但汉人们在清代种下的茶园海拔仍在1800米以上,汉人们显然是仍沿着倮倮人、侎俐人种过茶的区域在延展。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