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普茶”制作工艺解读

发布时间:2024-09-05 点击:86
笔者按语:最近,茶叶行业市场中有一颗“球”很火,很多茶叶店都会出售卖这颗“球”,甚至出现“一球难寻”的局面。短短时间内,这颗“球”由地方蔓延全国,也从籍籍无名,逐步走进大众,被消费者熟知并开始热捧。究竟这颗“球”为何物?为什么会突然间如此之火?这颗“球”究竟有什么魔力?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惑专访了梵益茶创始人祝永国、陈皮村山东总经销刘芝凯,一起来揭秘这棵神秘的“柑普球”。
神秘起源:一次误打误撞地“邂逅”
1月15日,在梵益茶专卖店中,记者见到了这个被称之为“柑普茶”的小球。如同橘子一般的外壳里,包裹着散发着淡淡柑橘香气的普洱茶。祝永国表示,柑普茶,起源于广东新会,系采用云南普洱茶和新会的柑皮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柑普茶融合了新会柑的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甘香醇厚之味,让柑皮与普洱茶相互融合、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的柑普茶。说起柑普茶的起源,祝永国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话说道光廿七年(1847年),新会棠下镇良溪村有一进士罗天池,在云南因故辞官回了老家。由于任职期间很喜欢饮当地的普洱茶,回乡时便带了许多。当年秋天,罗天池感冒,妻子用陈年柑皮煮水给他服用,他以为是泡茶用的,将陈皮汤倒入了茶壶。一尝,顿觉淡淡陈年柑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两颊生香。喝了几杯,便觉咽喉舒畅,咳痰少了。如此连喝两天,咳、痰竟然都没了。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欢加上陈皮一起泡着喝。”祝永国喝了一口柑普茶,继续说:“一日,一名族弟给罗天池送来一些自己种的柑橘,见了罗天池的饮法,便将柑橘皮撕开三瓣,将普洱茶叶包起来,但又易散出来。最后还是罗天池想出一招,他用刀将柑橘底部割去一小块,掏出果肉,用普洱茶将空橘皮填充结实,再盖上刚割下来的柑橘皮,把果子恢复原状,拿出去晒干。晒干的柑橘皮呈金黄色,既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橘子清香。柑普茶的制法也由此逐渐传开,流传至今。”
制作讲究:好工艺“酿造”好茶品
一直对柑普茶很有研究的刘芝凯说,柑普茶的主要原材料是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这两种原材料虽很普遍,但不是每一种普洱茶与新会柑的结合都能制作出好的柑普茶,这选材的奥妙、制作及晾晒时机都是制作上好柑普茶的秘密,每年的9月至年底是柑普茶的生产期,从采摘原材料到制作乃至自然天气,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手工制作柑普茶,首先,将鲜采的新会柑洗干净,用圆管在柑的上部切开柑口,掏空果肉,晾干,然后将特别精选的普洱茶塞实整个果囊,再盖上刚割下的柑皮,将果子恢复原状,把填充好的柑普茶拿到室外晒干或烘干。”他表示,新会柑主要分为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三种,各自特点不同,“用新会柑晾晒的陈皮具有化痰止咳、化瘀和暖胃、防癌等功效。而二红陈皮放置越久就越有价值,可见,新会陈皮也非浪得虚名。”
柑普茶制作可以分为机烘和生晒两种,机烘的茶,皮色乌黑,有柑皮的刺激性香气口感,适合即时品饮。柑普茶机烘时间,把柑皮填充入普洱茶料之后,放炉子里11个小时就可以有成品了;生晒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生晒的需要20天,而且要看天气,遇上雨季肯定不行。每天晒完柑要把它们搬回帐篷,晚上需要人值班……人力物力方面都是机烘的翻倍。
品饮讲究:正确冲泡回味无穷
关于许多茶友关心的柑普茶如何冲泡的问题,祝永国表示,取一个柑普茶果,除去包装纸,一次倒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茶叶,连撕碎的部分果壳,一起放入茶壶或盖碗中,用100℃开水冲泡。柑皮和茶叶多少、浓淡也可随个人喜好自行选择。冲泡时,汤色橙红透亮,经过陈放,陈皮的果香融入到普洱茶中,渗透在茶汤里;果香清新,陈香浓郁,沁人心脾,入口细腻滑爽,回味甘甜。
柑普茶越陈效果越好,宜储藏在干燥、通风处,远离高温、杂味的地方。应注意存放的环境是否理想,远离高湿度、高温度、杂味多的地方,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好的贮藏才有好的陈化,方能品饮极佳的好茶。
祝永国还透露了一个选茶小窍门,柑普茶经过精制后,陈皮的完整性也能保存得很好,除了陈皮的覆盖处,其他地方都不能出现破裂、色泽灰暗不均匀、发霉等。因此在选购柑普茶的时候,如果发现陈皮是破碎的,证明质量不佳。柑普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必须是清亮透明的,汤色呈暗栗色,茶汤表面会出现油气雾状气体,非常耐泡。另外,柑普茶的气味应该是茶香中带着淡淡的果香味,香气清幽,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