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产业+”模式催生中国绿茶之都强势崛起

发布时间:2024-08-17 点击:48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峨眉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为了茶叶的绝佳生长之地。近年来,峨眉山市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立足“生态”优势,打响“峨眉山茶”品牌,以“产业+”模式,催生了“绿茶之都”的强势崛起。
提档升级 倾力打造“绿茶之都”
金色的檐脊、红色的柱子、雕花门楣……经过精心改造升级后的大西南茶叶市场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干叶市场、鲜叶市场……交易大棚下的功能区配套完善,往来交易的茶农、茶商纷纷“点赞”。
“我们投入了1000多万,仅用40余天时间,基本完成大西南茶叶市场的风貌改造、管网入地、交易大棚建设、绿化亮化、地面黑化等改造项目。”负责项目改造的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和以前的市场相比,现在有档次多了嘛!”从沐川前来进行茶叶交易的李先生感叹道。
“改造完成了,我们将通过城管、村建和茶叶协会,加强对市场的管理,确保更加规范。”谈及市场硬件提升之后的市场秩序管理,双福镇工作人员信心满满。
“以发展现代茶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未来将在大西南茶叶市场以东规划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主题,占地490亩的‘峨眉山茶城’。”据峨眉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规划建设中的茶城将实现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届时,一个集茶叶交易及其配套服务的茶文化主题公园,同时,也是集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茶文化论坛、茶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绿茶之都”将完美呈现在大家面前。
早茶时节 峨眉山的茶农们忙着采摘春天里的第一枚鲜嫩茶尖
产业扶贫 潜心构筑“小康梦”
每日清早,大西南茶叶市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新鲜的茶叶摆放在交易区内,散发出阵阵清香。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的茶商们,忙着将一袋袋茶叶装箱打包,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春茶品质好,加工工艺和质量比往年有所提升。”来自浙江的茶商李先生忙得不亦乐乎。
据了解,大西南茶叶市场每年开市的2月初正值茶叶交易盛期,每天茶叶鲜叶交易量多达1万公斤、干茶交易量多达7.5万公斤,日交易额达6000余万元;年茶叶鲜叶交易量近100万公斤、干茶交易量多达45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额达80亿元,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西南地区最大茶叶交易市场。
峨眉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孕育出品质绝佳的上等绿茶
打造峨眉山茶品牌,给当地百姓带来实惠。当地政府将茶叶产业作为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的主要抓手,通过茶叶市场提升改造、扶持中低产茶园改造、新值茶园、支持茶叶加工等措施,将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全镇经济主导产业。
据了解,目前峨眉山市双福镇茶叶种植面积在15000亩左右,共有茶农近5000户。茶叶产业在该镇已形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商业模式。由于大西南茶叶市场管理规范,秩序良好,价格透明,不仅沐川、马边、夹江等周边区县的茶农云集于此,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纷至沓来。以大西南茶叶市场为集散地,峨眉山市带动普兴、川主、新平等地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以产业助百姓增收,让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
峨眉雪芽 珍稀高山林间茶
独有的林茶共生天然茶园生态环境,5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多物种资源共生环境,造就了全球顶级茶区的生态标杆;3000多种草木历经四季变化,日累月积茶树周边形成厚厚的落叶层,成为茶树天然肥料,滋养茶树生长,高含量有机成分的土壤,让这里的茶树树叶蕴涵层次更丰富的内含物质;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峨眉雪芽茶园和丛林中的野生古茶,由于受峨眉山昼夜温差极大的影响,白天气温升高,新生茶芽且生且长,夜晚气温骤降,新生茶芽且合且闭,就在这种骤热骤冷的气温作用下,峨眉雪芽内含物质茶多酚、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变得尤为丰富。
大自然赋予的山水灵气,经过千年的沉积,依然保留这最原生的状态,至臻内质被最完好的保留下来。这些生长在高山云雾间的珍稀茶树,它们的每个细胞都极尽所能地吸收着大地中的养分和矿物质。
独有的原生态林茶共生环境,让这里的茶树树叶蕴涵更多芳香物质,其丰富的口感令世人为之吸引。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峨眉雪芽即诞生于此。
峨眉雪芽从种植到粗制、精制、储藏、运输全程遵循可追溯有机管理最高标准,成就真正高品质。
延续千年的真正高山好茶基因已属不易,只有最严苛的制茶和管理标准,才能最好的保留和发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奢华精髓。
因而,峨眉雪芽一直专注于将现代科技的有机制茶方法,因为峨眉雪芽坚信,真正健康的高山好茶,不仅是源自于世界茶源的优质纯天然原叶,更是融入从种植、采摘、初制到精致各加工环节的全程标准化有机管理理念。全程可追随有机管理标准,让延承千年的峨眉高山好茶的茶韵得以更极致的盛放。
峨眉雪芽高山林间茶,以传统的智慧与创新科技,历炼最本真的高山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