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班玛县鼎力发展藏茶产业 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4-08-11 点击:52
浏览大图
英德茶叶网讯:4月3日早上,当太阳照在莲花藏乡山顶时,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赛来塘镇德昂村的多杰已经在地里种下了五棵藏茶树苗,“政府支持的好,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加把劲。”多杰一边栽种树苗,一边对记者说。
藏茶,班玛县特征产业的新路子
四月的班玛县绿意盎然,勤劳的藏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种下了春天的希望。
班玛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自然、地理、历史、交通等诸多要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才能弱、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党的十八大以来,班玛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立足班玛县的资源优势,确立了鼎力发展藏茶产业的战略思绪,以野生藏茶资源开发利用为打破口,积极寻觅发展特征产业的新路子。
班玛藏茶(藏雪茶,来自江河源头的天香)是班玛县的特征产品,是由生长在班玛县海拔3200-3500米之间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芽和嫩叶加工制成的茶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缺氧的“三降四抗”的作用,对提升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同时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最近几年来,班玛县发扬资源优势,依照“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先发展”的原则,确立了鼎力发展藏茶产业的战略思绪。2014年在青海省林业厅支持下,在灯塔乡开始了青海历史上初次规模化人工种植藏茶2500亩,并取得成功。这年,青海省委省政府2015年1号文件提出“建立班玛县藏茶种植、加工示范基地,逐渐扩展种植规模”的目的,班玛县仔细贯彻落实,联合玛可河林业局成立了藏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依照《班玛县藏茶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努力打造藏茶种植示范基地、加工示范基地和种苗培育基地,构建藏茶产业发展的次要产业链。经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立面积300亩的藏茶产业园区,打造藏茶加工示范基地和种苗培育基地;并在青海省林业厅和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的支持下,继续扩展藏茶种植规模,全县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在亚尔堂乡、赛来塘镇和灯塔乡人工种植藏茶8000亩,构成了玛可河两岸长100公里、班玛县首个藏茶万亩基地。
据了解,这万亩藏茶达到盛产期每年为农牧民带来收入5000万元,为班玛县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玛县,藏茶自然生长的净土
4月4日,记者来到班玛县赛来塘镇德昂村藏茶种植基地,在这里,100名藏族人民在很熟练地种植着藏茶。“听说这两年的藏茶市场很好,所以,我们种起来都不感觉到累。”种植藏茶的卓玛对记者说。
而在不远处,班玛县扶贫局局长文化吉一边亲身指挥,一边参加到种植藏茶的队伍中,用铁锹挖坑、放好树苗、再埋上土。“这年我们在去年种植的基础上,在亚尔堂乡、赛来塘镇和灯塔乡人工种植藏茶8000亩,完成班玛县藏茶万亩的方案,这些藏茶种植成功后,3年便可以采摘,这对牧民提高收入有很大的帮忙,牧民的收入提高了,致富的路子就不远了。”文化吉说。
在谈到藏茶种植时,文化吉无比兴奋,她说,事实上,在藏区牧民们都有喝茶的习惯,而种植藏茶,牧民们的兴味就比较高,这对牧民脱贫致富有很大的帮忙。去年,班玛县扶贫局对种植藏茶争取了很多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也成为了牧民们致富的“钱袋子”。
我国是茶叶的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茶叶的消费需求量逐年上升,消费整体呈现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走势。2011年全国茶叶内销量接近118万吨,茶叶行业零售额达到1200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保健茶倍受市场追捧。
藏茶是利用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叶子加工制造而成,在我国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分布环境最好、受外界搅扰最小的区域就是青藏高原东部海3000—3500m地带,班玛县就处在这一独特的区域。境内人口稀少,水质优秀,无工业污染,是藏茶自然生长的净土。
4月4日,班玛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班玛县藏茶已经成为了青海茶叶独一的品牌,而藏茶产业规划也充分表现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品牌化的运营管理理念,引入现代先进的种植技术、运营措施与管理模式,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完成藏茶产业最佳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来,班玛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藏茶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绪,制定了建设藏茶人工林50000亩、种苗繁育基地160亩的藏茶基地建设发展方案。同时,班玛县藏茶产业是一项兼顾生态维护、经济发展、环境美化的高原特征产业。该项目施行对调整优化乡村产业构造、改善县域财政情况、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文明进步、推进班玛县完成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