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之都匀毛尖

发布时间:2024-08-11 点击:64
不知道你是否喝过都匀毛尖呢?你对于都匀毛尖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都匀毛尖也称“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贵州南部三大名茶之一,同时也入选为中国十大名茶。根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都匀毛尖其实是历史名茶,早在1915年,都匀毛尖就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会上得优秀奖,当时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真可谓盛极一时。县志中还提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都匀县志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都有简明的记述。
现在我们还能喝到正宗的毛尖其实颇为不易,这是因为毛尖茶的工艺在历史上几乎失传,1973年都匀茶场经过调查研究,成功地试制出了新的毛尖茶,才令这一古茶重放异彩。'
毛尖茶出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其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出产的品质是最佳的。这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上千米,峡谷溪间,云雾常年笼罩着苍郁的林木。这里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5.5℃左右,年有效积温可达4915℃,温度常年变化不大,冬天没有严寒,夏季没有酷暑,年降水量达1400毫米,特别是春夏之交,有蒙蒙的细雨,有利于茶芽萌发。
制作毛尖茶的原料大都选择的当地苔茶良种,这是因为当地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优良特性,富含多种成分。优良的芽梢,对毛尖茶的良好品质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当地的苔茶良种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毛尖茶大约在清明前后开采,这和《都匀县志稿》的记载:“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符的,采摘时要求一芽一叶初展,且长度在2厘米以下,通常大约5.3万到5.6万个茶芽才能炒制1斤高级毛尖茶,这个数字真是足够令人瞠目结舌的了。
采回的芽叶需要经过精心的拣剔,将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其他杂质等物剔除。之后,再将茶叶摊放1到2小时,待表面水份蒸发干净就可以进行炒制了。炒制的工序大致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毛尖茶的炒制,可以说全靠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的炒制要求要一气呵成。
毛尖茶有“三绿透三黄”的特色,其实就是说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其具体特点为外形上,条索紧结纤细而卷曲、披毫,颜色绿翠,香气清高,味道鲜浓,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虽说贵州茶一直不像其他地区一样有名,可就是因为都匀毛尖的存在,才会使得贵州一直以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茶区,都匀毛尖可以说是贵州人的骄傲。
有诗赞美都匀毛尖:“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