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成型的工艺

发布时间:2024-07-03 点击:69
壶必宜兴瓷云,始万历问大朝山寺僧,‘当作金沙寺僧’传供春,……至时大彬,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刳山土为之,供春更断木为模,时悟其法,则又弃模。”这是周容《宜兴瓷壶记》说的在明•万历年间制作紫砂壶的捺作方法和传习的记载。
吴骞著《阳羡茗陶录》中,又比较详细地叙说了紫砂陶的制作工艺,“金沙寺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饔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潋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又“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陶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从金沙寺僧的“捏筑为胎”,供春的“断木为模”、“茶匙穴中”,到大彬“晤其法则又弃模”。这些制作工艺的沿习和改进,都是围绕着捏筑为胎的打泥片、打泥条、打身筒的打胚成型而演进。那么,那时为什么不采用辘轳拉坯成型法和注浆成型方法呢?要解开这个疑问,还得先从原料的性能认识才会日月白。
首先,必须了解紫砂陶土矿的地质特征,“紫砂泥矿床,属陆相碎屑建造沉积矿床,它因地质年代较长(老),疏松粘轻覆盖层长期压实而结成坚硬、半坚硬的页岩。由于当时气候干燥炎热、铁质容易氧化、故紫砂泥中含赤铁矿(fe203)较多”《叶龙耕‘紫砂陶的起源及生产工艺探讨’》。
其次,紫砂泥的岩石类型,据1974年5月国家建材部地质总公司三0三队杨强静工程师的《紫砂泥岩矿鉴定报告》:“紫砂岩类型为粉砂质泥岩,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
碎屑部份有:石英、次棱角一次圆状。云母,黑、白云母均有,鳞片状。长石,卡丰状。硅质岩屑,褐铁矿,电气石,白钛石微量,绿泥石,海绿石偶见。
由于紫砂陶土的矿土岩相的独特,分子结构的特殊,经潋练制备后的紫砂陶土,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收缩和烧成后的收缩率小,故这种页岩状的陶土非常适宜打泥片、打泥条的拍打成型和泥片镶接制作的成型方法,按“陶瓷工艺学”来说,团粒分子结构的陶土,才宜于辘轳拉坯成型和注浆成型。
紫砂壶的类别,有:光素器类,花器类,筋纹类。它的形制有:圆形,方形,筋瓤形,异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