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十八种滋味之——薄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76
十八薄
缘起——
茶的内含物丰富,其作用于我们的味觉后,所带来的感受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常常只是简单地去对它进行整体的论断,好喝或者不好喝,然而,细致的味觉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里拥有着更加微妙的感受——品茶,是我们跟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薄,与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常常组成描述茶汤滋味的词语——“淡薄”,用来指代茶汤之中内含物比较少。
茶汤之中水的比例多了,茶叶内含物溶解于水的部分自然就会减少,于是茶便“淡”了,但却不一定薄。正如有一些茶,入口似乎无味,饮后茶香却能在口中持续散发,这些茶可以说淡,却一定不薄。
有一些茶,在长时间的冲泡之后,口感也不会刺激,而只是带上了稠滑的胶质感,这些茶并不淡,却后续无力,说不准也会被评为“薄”。
总的来说,薄指的是“茶叶品质”,淡指的是“茶汤冲泡后的表现”。薄的茶,再怎么泡都不会浓;淡的茶,却有可能是冲泡的方法导致。
先天因素,即茶青的品质,决定了茶叶的“薄”或“不薄”。而淡,是临时的表现。
理解了薄与淡的关系,才能更确切地理解“薄”。
早春的茶,环境好的茶,必然不会薄,也必然有着更高的价格和受到人们的喜爱。薄的茶也不一定不好。粗茶淡饭,一杯薄茶,自然也是另一番自在。
不论薄或者不薄,顺应天意,便能实现其该有的价值。因为对于先天薄的茶青,很难要求制茶师做出不薄的茶,它们可能有其他的优势,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才是正确的方向。
这也是因材施教,育人教人的道理。在制茶之中,也是“看茶制茶“的原则所表现出来的道理。
今日课堂总结:
不论薄或者不薄,顺应天意,便能实现其该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