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的药茶方

发布时间:2024-06-23 点击:61
这个天气渐渐变热,这个痱子就会慢慢的出现了。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能够治疗痱子的几种药茶方以及这个痱子的临床表现,这个痱子的药茶方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杞叶茶
配方:枸杞叶100克。
用法:以上1味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痒。适用于起痱子痛痒。
茶油去癣
配方:茶油适量。
用法:将茶油用棉签涂搽于癣疮处,每日数次(干则再涂之)。连续涂搽数日,可愈。
功效:可祛风润燥,杀虫止痒。用于小儿脸部生癣及手足部癣疮。
临床表现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对这个痱子的药茶配方有了一个自己独到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种茶饮是比较好的,如果想要更好的痱子请仔细阅读以上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