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普洱:喝茶时的身体感受更重于口腔感受
发布时间:2024-06-09 点击:56
体感是指喝茶后的身体感觉。应该大部分人喝茶只停留在口腔的感觉。喝茶最直接的感受是口腔,第一时间的享受也是口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喝茶的感受和享受又不只于口腔,更不应止于口腔。
如果,我们只追求口腔的感受和享受,大可不必喝茶,有很多饮料可以选择。我们爱上喝茶,大概是三、四十岁,十几、二十几岁更喜欢喝各种饮料,更方便。年轻的时候身体抵抗能力、适应能力颇强,喝什么饮料都不会不适。年纪大抵抗力下降,饮料喝多了会感觉不适。喝白开水口寡口淡,自然就会喝上茶。这就是茶文化,中国人的茶文化了。
茶可养生从这里可体现出来,不需要科学证实,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实践就可以证实。人到了身体不适就会注重身体了。人过了三十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自然就会注重养生之道了。慢慢会发觉喝超市里的饮料不健康,就会开始喝茶了。我在这里无意夸大茶养生功效,也不是片面地说所有的茶都有益。这跟茶的种植生态和制作工艺有关。
古时候的茶叶没有环境污染和化肥、农药,生态肯定很好,很天然,工艺制作不会投机取巧,也不存在那样的技术和科学手段,大概茶叶都很有益。但那时候的产量少,只能是有钱人的享受。战争的时候,朝廷还用来换战略品——战马。现在,茶叶产量大,已经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享用了,而且颇日常。如何选择健康、养生的茶叶,适合自己的茶叶,却是一个问题,是个很重要和关键的喝茶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健康、养生和适合自己的身体的。例如,不生态的茶叶,化肥、农药超标的茶叶。这些茶叶不但喝了不会健康、养生,而且还会对身体有害。茶叶有性寒、性凉,人的身体有的属虚,有的寒凉,喝了相冲的茶,身体反而不适。选择相调和的茶,要对自己身体和茶叶的了解。就是常说的食疗,在饮食中把身体调理好。
从养生的角度,体感更重于口感。口感是表面的,身体是内在的,实质的。就是说,喝茶不单留意口腔的感觉,还要注重身体的感觉。身体感觉好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从试茶的角度,身体反应更准于口感。人的口腔状况会经常变化,试茶会失准。举个例子,人饮食了不同的东西,前一刻和后一刻口腔状况都是不同的。通常说,烟酒茶都很难回头,只有越喝越高,喝高之后,回头喝低的,就难受。譬如,我们刚喝了一泡很好喝的茶,再喝一泡没那么好的茶,会觉得很难喝;相反,我们喝了一泡很难喝的茶,再喝一泡很一般的茶,都会觉得很好喝。
但身体反应是较为一致的,茶喝下去,身体感觉舒服就舒服,不舒服就不舒服。不会因前后变化所改变。喝茶注重身体反应,没有神秘主义色彩。只是教人注重身体的反应是好还是坏,反而是贴切的,真实的。很多茶友试茶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同一个茶有些时候好喝,有些时候不好喝,不同的环境感觉都不一样,很难确定这个茶好不好。口感会是这样的,但体感是一致的。同一个茶体感不会一时好,一时不好。所以注重体感试茶更准,找对自己的茶更符合养生之道。
茶需静心,感觉口腔的感觉需要静心,感觉身体的感觉,更需要静心。这是茶文化重要的要素之一。静心可能是现代人最缺失的,也许茶能对这种缺失的一种求赎。普洱茶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宁静致远的心境。也许浮夸的广告,喧哗的商业宣传,更是适得其反。
文/无非妙道,原题:2014年细说普洱——体感更重于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