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仓储话题

发布时间:2024-05-21 点击:52
这些年来陈年茶消费市场与十多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喝茶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审美鉴别认知力的提升,普洱茶的仓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早醒悟的人是茶商,还在早几年“仓储”就引起了港台、马来、沿海部分专业茶商的足够重视,他们投巨资建立专业仓库,对温湿度进行人为控制,趋利避害,起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藏茶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谚语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风土人文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使得茶饮习惯也具有多样性。普洱茶走遍大江南北,茶品风味也因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导致茶叶风味多样的特点,“港台仓”、“大马仓”、“沿海仓”、“昆明仓”的存在便是这种多样性的写照。有人说世上无“仓别”,他试图把世间的普洱茶都归为一统,这真可谓“痴人说梦”!
云南普洱茶因制作工艺特殊,其品质风味的形成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陈化去完成,通过后期陈化实现品质的升华,“越陈越好”早已深入饮茶人的心中。普洱茶的陈化效果受环境温度、湿度、茶品本质和时间制约,人们说普洱茶陈化的的“快”与“慢”既是一个相对概念,还是是个商业概念,有商家为了早回收资金、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人为加速了茶的陈化速率,通过湿度温度的人为控制去提高茶的陈化速度,他们忽视了“时间积淀”的价值。在现实中这种提速陈化的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用“欲速则不达”来形容这类茶较为贴切。
近年来随着各种老茶的热炒和古树原料价格的上涨,人们更加重视对一款茶品本质和存储品质的要求,各种霉茶、受潮茶逐渐被多数消费者唾弃。市场中传言的“沿海茶掉价”,“积压严重”等传闻,仔细思量,导致部分茶叶积压、掉价的原因,要么茶品质量平平外,要么仓储出了问题。茶叶本质基础和仓储条件决定一款茶的未来,好的茶品不会积压,只会更受欢迎。
这些年,本人收到了各地茶友购或藏的各种茶品,茶友们希望我对这些茶品仓储进行评价。同时,有部分消费者对不同地区商家手中购买茶进行开汤比较,从中发现了品质差异,部分茶品甚至出现天差地别,为此产生困惑,希望释疑。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了普洱茶的“仓储”问题。今天与茶友交流我对几款不同仓储茶的分析评价,希望能帮助你提高鉴识水平。
判断一款茶的仓储,通过观色泽、闻气息、盖碗开汤品滋味分步观察。目前市场中的“陈年茶”有几种情况。
色泽
a、通常十年左右的一款生茶干茶色泽如出现过深、没有油润感、条索模糊不清晰、内票染茶色等,初步判断存储环境过潮湿。
b、有的茶条索清晰、色泽偏深褐有油光,老相明显则说明储存环境温度较高。普洱茶喜温润,怕寒冷,一旦温度过高就变成了热了,环境温度过高影响茶香的积累形成。
c、有一种亚热带地区仓储,因高温环境加之干湿交替变化大,色泽变化快,茶叶无霉变,茶味中陈味较明显,这类茶目前市场里常见。对该类茶得分别对待,通过对滋味浓度香气情定优劣。
d、生茶陈化中的“熟茶化”现象,是指一款生茶从色泽到汤色滋味近似熟茶,这类茶港台沿海一带较多,它是储藏环境温度湿度过高导致。在部分八、九十年代的7542、8582等茶品中存在。
干闻气味
干闻茶叶出现明显的湿霉气味者基本为霉变茶。有的茶虽然备了上述受潮的色泽,可日经累月后干闻也没明显湿霉气味,但仍满足受潮的外观色泽,这类茶也属于过失茶。
这里值得强调,对于市场中的部分“技术仓”储藏的茶品,有的干茶色泽显老相,条索清晰,干闻气味正常,对这部分茶的考量主要集中于判断茶滋气韵的变化。温度湿度过高,虽然没有出现霉变,但容易导致滋味气韵减弱。
开汤品鉴
开汤是对一款茶的终极品鉴,通过观察干茶色泽,干闻干茶气息等的判断出现误差时,通过开汤能够清晰诠释。
a、通过生茶汤色变化能够判别茶的仓储环境。
b、通过热闻茶叶气味类型能够判断仓储情况。
c、通过口腔中的舌尖、舌面、舌根、软腭、喉根部、食道等部位对茶汤的感受判断出茶品存储中是否生霉或高温干燥处理。其中“包裹感”、“叮刺感”、“燥热感”是茶叶储存中生霉、环境高温、干燥过程中高火等的反映。
d、对绿茶仿制普洱茶的判别:通过对叶底、滋味、汤色等进行综合判断。,来源:百茶堂,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