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下的白果茶

发布时间:2024-05-18 点击:50
带下是指白带的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的疾病。这种病症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那么,这带下的治疗药茶方是什么?带下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带下的中医内治法是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果茶
配方
白果15克,车前草5克。
制法
共煎汤代茶饮。
功效
用于治疗带下,白带异常等病症。
带下的中医内治
1.脾阳虚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加减。
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若脾虚及肾,兼腰痛者,加续断、杜仲、菟丝子;若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若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酌加芡实、龙骨、牡蛎、乌贼骨、金樱子等。
2.肾阳虚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治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主方:内补丸加减。
方药: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若腹泻便溏者,去肉苁蓉,加补骨脂、肉豆蔻。
3.阴虚挟湿型
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有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则: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主方:止带方。
方药: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若肝经湿热下注者,证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质黏稠或呈泡沫状,有臭气,伴阴部痒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苦参、黄连。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带下的药茶方是比较不错的,如果想要用这里的配方进行治疗的话,请及时就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