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的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05-17 点击:78
夏秋季前期为多雨的梅雨季节,此期茶园杂草滋生,病虫猖獗;中后期以高温干天气为主,“夹秋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从而一方面保证多采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发、旺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春茶产量,进而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茶园行间铺草。茶园行间铺草,不仅具有防旱、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及冬季保墒防冻等作用,而且还有增加土壤活土层厚度、培肥地力,提高早春茶园地表温度、提早开园的作用。一般每年至少一次,于10月中下旬茶园中耕施肥后进行,每亩次不少于1500kg,如一年铺两次,第一次宜在5月底~6月上中旬(即入梅前)进行,第二次同上。青草、稻草、麦杆、油菜杆等均可。
2、调控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6月份为茶树花芽分化期,据有关资料报导:茶树的生殖生长要消耗掉其同化产物(即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养份与地上部光合产物积累的总和)的46.8%,也就是说,茶树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结果到种子成熟,每年就要消耗其吸收与制造养份总量的一半,因而,在花芽分化初期,人工诱导不定芽向叶芽转变,人为控制花芽的分化,减少花果量,是确保茶树旺盛生机的重要技术途径。具体操作为:5月下旬~6月上旬用茶树抑花灵165g兑水50kg或其它茶树生长调节剂喷施茶树叶片,要求叶片正、反面喷透、喷匀。
3、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夏秋季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十分重视。这一时期茶树主要病虫害有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茶尺蠖、茶毛虫、扁刺蛾、绿盲蝽、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各地要加强病虫的预报工作,及时做好“三查”,准确防治病虫害,同时,应大力推广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六六六、ddt、三氯杀螨、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及其混配剂。这里向茶农同志们介绍一种高效植物型农药--苦参素植物保护剂,该农药通过两年在牛头山茶场、牌楼镇牌楼村茶场茶树上防治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等害虫试验示范,防治效果达95%以上,且击倒力强,防治成本适中,每亩次3-4元,对茶树无任何污染。由于它是一种纯粹的植物型农药,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符合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应大力推广。秋茶结束后进行清园,并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封园,以利于消灭越冬病虫,减少来年发生基数。
4、因树制宜剪好茶树。为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青壮年茶树于春茶结束后进行全冠轻修剪,剪去3-5cm,9月底-10月上旬打顶采剪,剪去徒长枝;衰老茶树要根据树势衰程度,于5月下旬-6月下旬进行重修剪或台刈改造树冠,而且必须配套进行改土施肥。
5、重视深秋施肥。深秋施肥,除少数供应茶树根系活动外,大部分为根颈及吸收根贮藏,成为第二年春季茶树萌动、生长的物质基础,所贮藏的养分多少及比例恰当如否直接关系到第二年春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深秋施肥技术对当前名优茶开发和提高春茶经济效益尤为重要。施好茶园秋冬基肥,应做到“早、足、深、好”四个字,于10月上中旬亩沟施或穴施腐熟的饼肥100-150公斤或茶树有机专用复合肥50-75公斤,有效磷不足地区,应同时酌情配施磷细菌制剂及磷矿粉;ph值低于4.5的茶园,应在茶叶技术部门指导下,有计划地施用白云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