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可危的中国茶

发布时间:2024-05-17 点击:59
由于外商资本的入侵,中国茶叶被拉入全球贸易竞争之中,给各产茶区带来了宏大冲击。依据晚清茶业的文献材料显示,各地局面焦灼,让人难安。
胡林翼上报说,“承示茶贩多系大商,现又多领洋人本钱,加之未尝不可,即舍湖南过境之茶厘,而加本省出产之茶厘,所得尤多一节,应请尊处核稿代印示行为要。”这是针对茶税而言,每过一地要收费一次,让本钱提高。
晚清茶税政策与其他产品比起来,十分不合理,出口是重税,但进口却收费很低。咸丰年间茶税不但不降,反而收得更高。而日本人、英国人为了促进茶叶销售,基本都是免收出口茶叶税。
曾国荃在《请免加茶课疏》里说,以前茶叶走甘肃内销,是我们说了算,茶商可以操控价格,但如今安徽茶都销售给外国人,仅限于上海一地,往往都是借外商的钱,再去收茶,无可奈何这年茶叶价格骤跌,贷款期限又到,茶商只要折本卖茶叶,为减小损失,只能求减免茶税。
1884年汉口海关贸易报告称,运营茶叶的华商常常是靠贷款运营,他们向生产者卖茶,之后转售洋商。这年可供借贷的款子不多,并且利息高,借款期限短。结果,当茶市快要过去之时,贷款就要到期。在外商的压榨下,华商被逼卖茶偿债。
1887年的海关报告说,仅茶一项。中国一个季度的损失不下100万两白银, 针对中国茶叶颓势,赫德受总理衙门委派,研讨对策。1887年总税务司印行了“访查茶叶情形文件”。
文件中表示,中茶难销,次要问题还是印茶价低,因印度用机器揉茶叶,“1876年,印茶每磅1先令5便士,1886年则仅值9便士5,相差约有一半,预计再过两年,印度每磅茶价还会下降,到6便士。”
不仅是印度茶,日本茶也参加了竞争。那时美国是绿茶进口大国,日本人的茶大大冲击了中国茶的出口,而且返销到了中国。这些茶从天津入关,主销华北地区。由于价格廉价,销售商也以“华茶”称之。特殊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东南、中南次要产茶区皆卷入烽火,给中国茶业带来沉重打击。
比方对俄出口,过去俄国人喜欢中国的福建茶,由于福建道路悠远,茶商便用湖北、湖南茶冒充福建茶卖,没有想到这些茶更适合俄国人口味,后来再运去真福建茶,他们反而不要了。两湖地区烽火最炽,给对俄茶业出口带来了影响。
在赫德的报告中,还有一点十分关键:“英国所需茶之人,较前倍多,其倍多之人,大半不需中国之红茶,而购印度之茶。即美国近日需茶情形亦然,其倍多之人大半不需中国之绿茶,而购日本之茶。推原其故,并非中国茶料之逊,实以印度日本之茶,备办出口者,俱加意留心,一无亏假,直至需茶者之手,一直不变。且其价值,亦较中国为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