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问茶访春山
发布时间:2024-05-15 点击:47
这年春来早。
离春节还有八九天时就立春了,伴着春讯而来的还有件让人快慰的喜讯:省政府文史馆发来一则短信,说新一届省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经过一项议程,省长要赶在春节前为我们新聘参事和文史馆员颁发聘书。
真让我深切感受这个春天万千气候的,是为了我这新聘馆员《中国人的茶生活》研讨课题,省政府文史馆精心安排的问茶之旅:清明时节赴黄山调研黄山毛峰。
说到从古到今“南方有嘉木”的中国,发乎神农之长远的国人茶生活,有长江、淮河穿行滋养,黄山、大别山脉延绵哺育的“徽茶”,可谓物华天宝,久负盛名。仅以传统名茶而论,竟有几占国之半壁之说,有口皆碑的中国十大名茶,就有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均出安徽一省。这,或许正是身为皖人的我每日茶不离手,积数十年茶习,今又一心直向春山问春茶的初衷所在吧。
4月15日晚,车抵黄山市徽州区所在地岩寺镇,按当地安排食宿黄山脚下,一处被称为世外桃源般的度假村——徽州文化园。饭后闲庭信步园内小桥流水通幽曲径,穿行楼阁廊坊绿树翠竹之间,虽尚未及涉足茶园,已如坐春风般领略到徽山徽水之灵秀了。
渐入佳境的黄山问茶,是从次日下午在徽州区文化局小汪陪同下,参观“谢裕大”和“老谢家茶”两商家所创茶博馆开始的。整一下午直面众多历史文献、珍藏珍品以及诸多茶技茶艺展品,让人对黄山毛峰名茶有了一番溯源追踪,也有了由此及彼的初步认知:黄山毛峰为百多年前由谢氏家族做起,至今仍为谢家所做最大,如谢裕大茶叶股份,坐拥5万亩生态茶园基地,7条数字化加工流水线。
与黄山毛峰面对面的由表及里诘问,还是得益于次日从岩寺镇出发,溯长达64公里的丰乐河而上,直入黄山毛峰核心产区——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在区茶管站小蒋陪同下两个多小时的车程里,由不得两手一直要攥紧车上扶手,由于行不远处就有醒目提示牌告诉你,前面100米为会车处,这就不难想见山路之陡,转弯之多。
让人两眼不知往哪搁放的,是俯瞰时山下那条不断弯曲随行,明澈见底的丰乐河,是抬首时峡谷两侧望之持续,壁立千仞的千峰万壑延绵黄山山脉间,触目可及的峰峦叠翠,各种花木杂生蜂拥的茶园,更有那须仰脸瞭望座座翠峰,都在白云旋绕之间。如此山高云白水绿树翠草青,怎能不名茶迭出?
正是这望之不尽的重重青山,众多小溪汇流而成的丰乐河,巧夺天工般营建了一如黄山民谣所唱小气候:“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又由此一代又一代衍生惠及众生的诸多好茶。一路车行不时可见山底山半山巅,那细小水泥路连接的片片茶园。多有取代农药灭虫的太阳能杀虫灯、昆虫粘虫黄板。这些由当地政府集中采购,无偿发放的灭虫神器,物理智杀虫举措从根本上根绝了农药残留痼疾,自然也会提升黄山毛峰品牌质量。
正如陪同的区茶管站小蒋介绍,只因今日阵雨天气,一路所见园中采茶者寥寥无几。不过,每有阵雨扑来时,也不知从哪儿仍会有几个采茶男女,身背茶篓笑着跑来跑去,匆匆寻觅着躲雨处。而每当我们走进山路旁一家家茶厂,所见又多是空荡荡流水线车间,只是一脚踏进,扑面就有阵阵茶香无处不在又无处可寻。原来春茶采制讲究晴日采摘,当晚连夜赶制,次日一大早就忙着装箱发运了。我们赶到第一家茶厂已近午时,那“一芽一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黄山毛峰,早一车车与我们擦身而过,飞出山外,物流八方,且馨香万千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