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壶型之“曼生十八式”创作详解
发布时间:2024-05-10 点击:50
喜爱紫砂壶的朋友们一定知晓“曼生十八式”--陈曼生。原名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浙江钱塘人。为乾隆、嘉庆年间的“西泠八家”之一。擅长古文辞,雕琢,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其实陈曼生并非制壶的陶人,但酷爱茗壶。曼生壶是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兄妹制作,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曼生十八式壶型分别为:石瓢,提梁,笠荫,葫芦,合欢,匏瓜,井栏,汉瓦,汲直,相甘如醴。乳鼎,周盘,柱础,石铫,镜瓦,钿合,半瓢,合斗,却月。
紫砂壶之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把他的诗文书画艺术主张付诸在喜爱的紫砂壶上,开创了紫砂造型上的一道新风尚。不仅创新了新奇款式的紫砂壶,而且还带来了文人壶这一新颖概念。他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改变紫砂壶的古老面貌,也让紫砂增加高雅脱俗的的风格,将紫砂壶的创新推向另一个高峰。从曼生壶上可以看出文人陈曼生和工匠杨彭年兄妹之间的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的。陈曼生设计的壶形和壶铭具有极高的美学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得紫砂壶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曼生壶造型大都简洁,多几何形造型,造型形象来源生活。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种:一,“镜瓦壶”是借古代铜器、汉砖汉瓦的造型。“石铫壶”是借铜制水壶形状。还有受汉砖汉瓦启发设计的“飞鸿延寿壶”、“瓦当壶”、“砖方壶”等等。二,“合斗壶”、“井栏壶”、“合欢壶”等这类设计是源于生活中的使用器皿。三,“匏瓜壶”、“葫芦壶”、“天鸡壶”等是将动植物形象提练成壶形。四,“古春壶”、“汲直壶”、“春胜壶”等是按照造型法则设计的几何形造型,陈曼生根据不同的壶形,采用不同肌理及泥料,以增强其艺术效果。曼生壶的泥色和肌理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天青、黯肝、朱砂、调砂等。
沈建康紫砂壶-狮球
曼生壶造型来源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动植物,首先他的设计是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然后增加一些文人的雅趣。在壶形及壶铭的设计上就更增加了其文学意蕴和回味性。“却月壶”,陈曼生撰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劝说人们为人处世要谦虚行事。还有很多壶型以及壶铭都给人以启迪。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紫砂壶的创作上。
吴赛春紫砂壶-双雄争霸
曼生壶的书法和镌刻技法也为后来的紫砂创作开创了新的风范。壶铭的章法是因壶而异,高长的壶身上是按着由上而下由右到左的排到;扁形的壶身上是按着横向顺时针方向排列,还要根据壶身的肌理采用不同的刀法,曼生壶在造型及文化涵养方面对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对后世紫砂壶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均得到升华,总之将紫砂壶艺术化、文学化是陈曼让对紫砂发展史所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