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兴起和传播源地,从祖先的茶缘说起
发布时间:2024-05-02 点击:47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文化兴起和传播的源地,从我们祖先的茶缘说起
茶作为健康饮品深受世人的喜爱,尤其在我国更被视为“国饮”。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上至达官显士、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卒布衣百姓 ,饮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饮茶的认识已从日常生活之需升华到精神层面,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制茶,品茶中体味人生之道、天地之道,进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境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这是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的开篇之言。说起茶,我们的祖先与这一大自然恩赐人类之物有着绵长的缘分。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兴起和传播的源地。当今世界上种茶、制茶的技术以及饮茶习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外传出去的。从植物学角度看,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据考证,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早期,由此推断茶树生长在地球上已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至今所发现的野生乔木茶树高可达30余米,基部干围可达2余米,寿命在数百年或上千年。早在公元前200年前后的《尔雅》中就已提到野生大茶树。在茶树被人类认识和利用后,经驯化演变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从史料考证,人们认识茶、利用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一)茶树起源之争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公认。然而,在19世纪初,关于茶的母地在何处却起争执。起因是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当时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 bruce)在印度北部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发现了野生茶树,由此对茶起源于中国提出质疑,随后国际上掀起了持续上百年的有关茶树原产地的争论。
一部分学者和茶人认为茶树起源于印度,持这种观点以英国的勃鲁士为代表,1824年他首度在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后,经过进一步考察,于 1838年发表言论,列举在印度阿萨姆发现了多种茶树,尤其是在沙地耶发现的一棵野生茶树高达13余米(43英尺),树围约0.91米(3英尺)。以此为据,勃鲁土断言印度为茶树原产地,认为中国有自生之说但尚未证明。与此相应,1877年英国人贝尔登(s. baidond)撰写《阿萨姆之茶》提出茶树产于印度。随后数十年,英国学者勃莱克(j. h. blake)所著的《茶商指南》、勃朗(e. a. brown)的《茶》、易培逊( a. ibbetson)的《茶》以及日本人加藤的许多著作,均指出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尚未发现野生茶树,故此断定茶树原产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