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风暴,红遍中国

发布时间:2024-05-01 点击:61
“信阳红”名声大噪,还与信阳市政府推行的一些列“信阳红风暴”活动有关。
2010年9月11日上午,信阳市政府已经就全面开展“信阳红风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根据计划,信阳红将在北京、郑州等地广建销售窗口,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能见到“信阳红”红茶、买到“信阳红”红茶。
“信阳红风暴”前期活动主要在北京、郑州开展,高密度集中持续宣传推介“信阳红”红茶品牌,达到轰动京城,震动全国的效果,让“信阳红”红茶红遍天下。具体活动为9月中旬在信阳市举办“信阳红”红茶品质鉴评会,10月上旬在北京举办“信阳红风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马连道茶宫茶厅举办活动,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活动周,10月下旬在北京王府井举办活动周,10月份在郑州举行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与郑州市公交公司合作举办“信阳红”号郑州市快速公交命名仪式,10月22日至25日在郑州中原博览中心举办第四届郑州国际茶博会暨信阳红茶新品发布会,并在北京和郑州进行系列媒体广告宣传活动。
“信阳红风暴”活动的推行,进一步加快推动了“信阳红”在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营销宣传等方面的进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使“信阳红”迅速打开了市场、占领了市场。
“信阳红”的未来
在信阳陆羽国际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看来,“信阳红”要想和信阳毛尖一样,在茶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凡是知名茶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欧阳道坤说,信阳产茶的历史至少有2300年,信阳毛尖的正式得名是在1913年。1915年,诞生才两年的信阳毛尖远渡重洋,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博会前身)参展,一举夺得食品类最高金奖,由此一夜成名。
祁红、滇红、闽红曾被称为我国三大工夫红茶,也都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新生品种,‘信阳红’凭什么争夺市场?”欧阳道坤认为,“信阳红”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光咱自己说好没用,我们要请专家给个说法!”信阳市政府茶叶生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夏国宗说,9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信阳举办“信阳红”品质鉴定会,到时将有全国的知名品茶专家给“信阳红”一个准确的定位。
此外,“作为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内在品质要超过龙井等品牌,但名气上却落在其他品牌之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李学昌说,2010世界茶博会信阳毛尖品鉴会信阳毛尖的知名度与其内在质量不成正比,是名茶但不是名牌。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如果政府再转移注意力,推广“信阳红”,会不会影响到信阳毛尖的发展?
对此,夏国宗认为,信阳毛尖是绿茶,“信阳红”是红茶,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群体,推介“信阳红”不会对信阳毛尖带来不利影响,“一红一绿”甚至可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为推广“信阳红”,信阳已要求金融和财政部门进行资金倾斜,并聘请专家对茶农、企业进行培训。与此同时,信阳市也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红茶生产企业,给予奖励。
目前,“信阳红”商标已成功注册。对“信阳红”的前景,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很有信心:“信阳红茶的品牌打响了,信阳的茶产业就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信阳市预计政府预测,“十二五”期间,以“信阳红”的开发生产为引领,掀起夏秋茶、中低档茶叶生产的新高潮,全市茶叶产量、产值和茶农人均种茶收益将实现“三个翻一番”,即到2015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70亿元,茶农人均茶业收入5000元。其中红茶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