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的真实情况:一个小寨子的茶农茶叶观(一)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65
图为:冬季庄家地里面绿色树木都为古树茶
如果先入为主的看问题,茶农应该是懂茶但不会市场推广的一群人,他们每天在风景如画的茶山上面采茶,戴着斗笠,背着篮子,哼着小曲,颇有“种豆南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晚上回家做完茶,围着火炉品茶。真的情况是这样的吗?点击阅读相关文章:茶农的真实情况:一个小寨子的茶农茶叶观
笔者经过层层选拔走出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走进了象牙塔,毕业后不误正业捣鼓家电生意,去年无意中和朋友聊起老家茶树资源,最后在一帮朋友的鼓励下今年做起了茶叶,茶叶做的马马虎虎,对父老乡亲的茶叶观到是感触良多。
图为:茶园
茶农都喝茶吗?
男性茶农基本上喝茶,也有不喝茶的,女性一半左右喝茶,不喝茶的茶农最普遍的回答是喝了睡不着。喝茶的茶农有相当一部分重度喝茶者,早上起来洗漱完第一件事就是泡一大壶茶,不喝茶直接没法干活,我舅舅就是一个重度饮茶者,按他的话说“一天不喝茶才、后脑要掉了”。喝完早茶也不吃早餐,再带一壶茶去干活。
图为:83岁爬树采茶的老奶奶
茶农会品茶吗?
答案出乎意料!我们那个小寨子没有一个人会,范围扩大到整个村民委员会,也是一样的noone!一年到头和茶打交到的茶农,天天喝茶的茶农,喝茶都上瘾的茶农怎么会不会品茶?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决定,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饮茶习惯决定,这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那个区域的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一个令我印象相当深刻的小故事,2002年的时候,我在乡里上初一,因为离家远又不通公路,星期天走十多公里山路,自己带着柴米油盐到学校自己做饭吃,周六再回家带吃的。乡街每隔六天一次,基本上每家每户能够换钱的东西都要人背马驼的在街天交易,这是所有孩子最高兴的一天,中午不用自己做饭,可以到街上找父母吃一顿“大餐”——米线。
一个卖春茶的街天中午,下课后我飞奔到街上,找到妈妈的时候他守着一大袋茶叶,我问他怎么还没有卖,她说“一个客商出了一次价但是太低了没有卖,等一下卖了再去吃饭,我没带钱来”。我无奈的陪着妈妈守着,四月的太阳炙烤下,我和妈妈都无奈的等着客商来买茶,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但他说我们的茶叶不够白,条索不够漂亮。他给的价格和妈妈要的每市斤差三角,我真想叫妈妈卖了,大不了我吃个小碗,但是妈妈不卖。时间过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卖掉,妈妈当心我受不了就和同村的叔叔借了10块钱,我们去吃了米线,我回学校,妈妈接着卖,但是最后妈妈还是没有卖掉。只能寄在街上,下一个街天接着卖。
自从这个街天以后我都没有去找过父母,每当街天同学都出去找父母的时候,我就自己做饭吃,因为我不忍看到父母为了几毛钱苦苦坚持的样子。
现在茶农处理茶叶的方式比以前多样化了,但茶商的评估方式都是一样的——外形重于一切,除了古树看树大小。在这种评估标准下,长时间下来,茶农用心的是怎么把茶叶做的外形漂亮,而不是关注茶叶的品饮价值,也不研究如何提高茶叶的口感。
图为:茶山最普遍的喝茶工具
茶农喝茶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解渴,纯粹的喝茶,而不是品。在我的印象里我家自己喝的茶都是秋茶,即使我家有30多亩茶叶,茶价也很低,但是我爸还是觉得喝春茶浪费了,茶叶只要能喝就可以,都一样的效果,抓一大把放在大口缸里面开水一冲就好啦,什么盖碗,紫砂壶就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