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中的新贵制作工艺最讲究的湄潭翠芽
发布时间:2024-04-20 点击:58
湄潭位于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县如其名,听着就清凉透亮,润泽脱俗。再加上当地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绝非虚言。 湄潭至今仍保存着上亿年的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树茶标本。
所以,在陆羽的《茶经》里,“茶圣”就曾慨叹:虽然地处偏僻,又是烟瘴所在,但“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到了明清两朝,湄潭的绿茶,更成为贵州进贡朝廷的高档产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湄潭翠芽”炒制工艺非常讲究,其主要工艺分为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5道工序,炒作手法甚至多达十几种。所以“湄潭翠芽”的外形扁直光滑、匀整、绿润,内质嫩香持久,汤色绿润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鲜活匀整,叶肉肥壮,滋味醇厚回甘更耐泡,有板栗的清香。说一芽一叶,也许你没有概念,其实有更震撼的数字: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的芽头,即便是一级翠片,也需要4万个左右芽头,这么讲究的绿茶怎能不好喝呢?
除了口感上的好喝外,“湄潭翠芽”还特别注重观感,85°的开水一进入玻璃杯中,一片片像葵花籽般的绿叶浮了起来,垂直地立在水中,再慢慢地往下沉落,瞬间一芽一叶恣意绽放,犹如一朵朵绿色的小花在杯中舞蹈。也正因为如此,湄潭当地朋友和爱喝湄潭翠芽的资深茶友们都爱说:“要喝湄潭翠芽,必须讲究方法,要先闻茶香、观其色,再观其形,品其味,上好的‘湄潭翠芽’不管泡多久,茶形都不会变,回甘的层次感也均匀丰富。”
所以,你也许能理解并相信“湄潭翠芽”能够连续荣获48次获国家级金奖,实在是实至名归,而非浪得虚名的炒作神话。无它,唯“湄潭翠芽”品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