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九眼井水质非常甘美清澈适于沏茶够延年益寿

发布时间:2024-04-07 点击:66
广州九眼井
九眼井,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下广东省科学馆内,是广州市现存最古老的井泉。九服井还被称为越王井,相传此井开凿于南越王赵佗的年代,因而当地人也称清泉街为越井冈。九眼井有6米多深,直径约为2米,是广州市内比较罕见的大型古井。五代时,九眼井曾被称为“玉龙泉”,为南汉王室所占有。这口井的泉水只能供宫廷内部饮用,而老百姓是不能前去汲水的。宋代时,官府开始把这口井泉对外开放,因为汲水的人太多,就将一块巨石上面凿了九个圆孔,盖在井口上。这样就能让九个人同时汲水,大大方便了汲水人,清泉也就有九眼井之称呼。九跟井的水质非常甘美清澈,适于沏茶。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在统治广州的时候,曾经把王府设在九眼井的南侧,并私自占有了这口井泉。因为他迷信九眼井泉是神圣之水,饮用它就能够延年益寿。
九眼井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到了清中叶的时候,九孔井眼已被毁得只剩下六眼。抗战时期,广州沦陷的时候,这口井被日军占用,被拆去井边护栏,仪有的-孔井眼也遭到人为毁坏。解放后,清泉古井得到了保护,井身也保存得非常完好,井畔坚立有一块“九眼古井”的小石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眼阔口大井,井口已经换去了旧貌。
九眼井的传说
传说,炎帝既是太阳神又是农业之神,在他出生的地方有九眼井,所有井中的水都是彼此相通的,在其中一眼井中汲水时,其余八眼井中的水会相互流动。据记载,九眼井是南越王赵佗开凿的一方形泉池,宽丈余。至宋代,番禺县令于伯桂在泉池之上加盖一个大石板,并在石板之上开凿九个井跟,方便汲水,所以又名九眼井,刻有“九眼古井”的石碑至今依然存在。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上说,越王井“水力重而昧甘,乃玉石之津液”,“佗饮斯水,肌肤润泽,年百有余岁,视听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