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之茶叶大发现(四)

发布时间:2024-04-06 点击:30
茶史之茶叶大发现(四)
前面三篇文章我们谈到了黑茶与红茶的发酵概念、黑茶与红茶的来源,以及奶茶的简单介绍,今日要说的是奶茶源流,复原中国茶文化中的奶茶文化。
曾经有一名外国记者问中国同行,这年中国盛行什么茶?
回答说,黑茶和岩茶。
中国记者反问,你的看法呢?
老外说,是奶茶。
啊?什么,你有没有搞错?!
老外说,你看,周杰伦都做了这么久的广告了,而且城市里四处都是奶茶店。这说明问题。
......(中国记者无语)
为什么中外记者观点有这么大差别?
文化的差别,生活方式的不同,感知自然不一样,但健康理念都是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汉学为主流的文化,因历史源流,中国的茶文化最终发展为以喝清茶为主流,奶茶归类为饮料。而西方文化中把茶列为饮料,奶茶自然也是茶。茶虽来源与中国,但真正让全世界接受茶,把茶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却是一道英式下午茶,今日全世界80%的人也是在喝调饮茶。
奶茶是一种调制茶,是利用茯茶等黑茶或红茶熬汁后与掺入鲜奶调制出的茶饮料。
那么奶茶来源于英国吗?许多人以为奶茶是来自西方的茶文化,其实,奶茶也是地道的中华茶文明。
汉朝开始,中原大地的农耕民族与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交流频繁,同时也冲突持续。茶叶也随着战争带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中。那时,奶是游牧民族的次要饮料,茶也日益普及到中原大地。她们的共性在于都是饮料,而且都需求煮。在北方地区,混合饮用是一件极端自然的事情,奶和茶融合饮用,既能补充养分,又提神解渴,消食解腻,非常搭配,奶茶就如此诞生了。奶和茶的相提并论,后魏的杨xuan之《洛阳伽蓝记》中有明确记载。据史料记载,茶与牛奶同饮,始于1655年中国广州官吏宴请荷兰使者。
从两晋南北朝往后,作为饮料,茶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两条饮茶道路。以汉民族为主流的中华民族,制造出越来越多的茶叶品类,表现出以清饮(只要茶)为主的饮茶文化。而游牧民族由于日常饮食习惯是以肉食为主,需求饮用调饮奶茶来保持身体健康,就构成了以调饮(茶中加糖,加奶等)为主的喝茶方式,并逐步流传到中东和西方世界,成为西方茶文化的次要方式。
中华民族的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传承着喝奶茶的习惯,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他们的饮茶之道并不是局限品茶,而更注重实效。藏族有句话:“茶里无盐水普通”,关于汉族人来说,在泡汁而饮的茶中加放牛奶、食盐、姜皮之类的调味品,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这种饮茶方法,却是正统的古色古香的饮茶习惯。陆羽的《茶经》记载,唐人用茶就是把茶叶碾细作饼,与姜、枣、桔皮和葱加盐合煮而饮。
茶,普通,又不往常;简单,却又难以说的透彻。以奶茶为代表的调饮茶同样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没有国界,更不应该有民族的界线。今日,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得社会,讲究的是性格化的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清饮为主的中国茶文化越来越不能满足大部分现代人人们的生活之需时,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街边喝起了茶精兑起来的所谓的奶茶,但这种奶茶对身体却百害而无一利。完全背叛了真正的奶茶,既已背叛那就有必要复原他,这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倡议健康的调制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调制茶,给消费者提供多一种健康的生活选择方式,也是茶企应该承当的一份责任。(作者:易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