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茶及辨别真假茶
发布时间:2024-04-05 点击:57
茶叶的种类很多,该买什么茶叶才适合自己呢?如果您希望摄取较多的维他命c,而且喜欢那种新鲜蔬草香味,可以买绿茶。如果觉得绿茶带“菁味”不喜欢,而偏好具兰、桂花的清香,那就买“包种茶”。认为绿茶,包种茶都太“生”,怕自己的胃喝了不舒服,那就选择发酵稍重,香气、甘酵兼具的乌龙茶。喜欢劲道十足,回甘力强,喉韵令人低回不已的茶友,可选购“铁观音茶”。不论向茶庄或茶农买茶叶,一般以茶叶名称、分级、价格标示清楚,以“标准泡法”(三公克冲入150cc热开水浸泡五或六分钟)泡茶,以供顾客试饮的业者,比较货真价实。茶叶品质好坏,虽多少掺有饮用者主观的成份,但仍有一定的标准。
根据“中国普洱茶学会”邓时海会长的说法,普洱茶原本均采自云南大叶种的古乔木,但自五○年代以后,当地茶农或文革遭下放的知识青年为求大量生产,纷纷将乔木以接枝、扦插等方式矮化为灌木型的人工茶园,因此普洱茶的品质大受影响。只是香醇的古茶或老茶已日渐稀少且价格甚昂,非一般民众所能消费得起。例如他出示的二○○二年五月出版的《普洱壶艺》杂志,上面刊载了茶商高价收购四○年代“印”字级老普洱的广告,每片三百三十四公克的茶饼居然高达四万至五万元的“现金收购价”,令人咋舌,更遑论茶商再贩售给消费者的末端价格了。因此他也自我解嘲的说,以品尝老茶为主的学会也不得不“逐渐凋零”了。
二十年来坚持只喝普洱茶,品味颇深的台湾雕塑家李良仁,尽管在两岸不相往来的早年,即已经常前往香港购买陈年生普收藏,但对于近年已狂飙至数万元一片的茶饼,他却谦虚的说自己实在是喝不起,也“很难咽得下去”。事实上,熟普新茶与生普老茶在气、韵上或有所差异,但二者实不应有如此巨额的价差。正如许多“发烧友”为了追求极致品味的视听,不惜以每尺数万元的代价装置区区一条喇叭讯号线,所提升的音质却往往只有当事人的“金耳朵”才能辨识或感受,其中轩轾常人根本无法分辨。因此过去习惯喝老茶的他,目前也不断寻找好的新茶,且以摘采自乔木型古茶树、经渥堆与烘焙后的熟普为多,其韵味与口感其实是和老茶相去不远的。
即便手上拥有昂贵的生普老茶,李良仁也建议不要立刻剥下就喝,毕竟置放了三十年以上,不免会有蜘蛛丝、稻壳甚至霉菌等杂物渗入。先去除杂质,并置于通风良好之处,经由日光杀菌个几天再来饮用,较能符合卫生的要求。
关于普洱茶的品级,邓时海认为,在清朝以前应属于“文献级”,目前已无任何茶品存留。清朝中叶以后为“贡茶级”,以今日杭州茶叶研究所珍藏、雍正年间产制的“普洱金瓜贡茶”为代表。清末后为“号字级”,有民间产制的“同庆号圆茶”、“宋聘号圆茶”等流传,茶品约一百年左右。而“印字级”则以产制于四○年代的“红印圆茶”与五○年代的“福禄贡茶”等茶品为代表。以上皆为乔木型老茶树所产制,未经过任何渥堆工序,而直接经悠悠岁月自然酦酵而成的陈年“生普”,最受玩家喜爱。例如有次应邀上作家好友“名嘴”苦苓的节目,知道我在撰写普洱茶新书,劈头就问我手边是否藏有“黄印”普洱共飨,果真无愧于“玩家”的封号。
至于六○年代以后的“七子级”七子饼茶,则多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且为顾及经济效益,无法再像过去一样经过四十年乃至五十年的陈藏酦酵,而使用快速陈化渥堆方式而成,也就是“熟普”。熟普普遍带有一股“熟味”或称“普香”,与发霉的味道极为相似,这也是闽南语俗称为“臭脯茶”的原因,其品质与口感自然远不及昂贵的陈年普洱,不过却也是今日台湾市面上普洱茶的大宗。而因急功近利采用“湿仓”快速陈化或贮存不当所产生数量惊人的霉菌,也常为专家学者所诟病。尤其许多云南产制的熟茶,运到香港或厦门后再用湿仓加速酦酵,更带有浓浓的霉味,造成“普洱茶毒台”的偏颇报导或耳语传闻不断,使得普洱茶在台湾市场的身价曾经一度暴跌。
一向倡导“普洱茶益台”不余遗力的邓时海则认为,普洱茶的制作过程系以酦酵为主,产生的霉菌系属于“曲菌”类,就如同味噌、起司等食品必须依赖霉菌酦酵一样,基本上对人体应是无害的。至于数年前香港曾有媒体报导因长期饮用普洱茶而致癌的情事,邓时海则推论为香港人普遍好饮“菊普”,由于菊花过期所产生的霉菌含有黄曲毒素,冲泡出的普洱茶自然有碍健康了。因此邓时海提醒爱喝菊普的朋友,务必慎选新鲜菊花为宜。
市售现存普洱老茶一览表
40年代以前茶品代表:
福圆昌圆茶、车顺号圆茶、红芝圆茶、末代紧茶、敬昌号圆茶、宋聘号圆茶、鸿泰昌圆茶、同兴号圆茶、鼎兴号圆茶、普庆号圆茶、同昌号圆茶、可以兴砖、早期红印、早期绿印
50年代茶品代表:
福禄贡茶、思普贡茗、江城圆茶、后期红印、黄印圆茶、圆茶铁饼
茶叶干燥是否良好
以手轻握茶叶微感刺手,用姆指与食指轻捏会碎的茶叶,表示茶叶干燥程度良好,茶叶含水量在5%以下;如用力重捏茶叶不易碎,则是茶叶已受潮回软,茶叶品质会受到影响。
茶叶叶片整齐度
茶叶叶片形状、色泽整齐均匀的较好,茶梗、簧片、茶角、茶末和杂质含量比例高的茶叶,大多会影响茶汤品质,以少为佳。
茶叶外观色泽
各种茶叶成品都有其标准的色泽,一般以带有油光宝色或有白毫白毫乌龙及部份绿茶为佳,包种茶以呈现有灰白点之青蛙皮颜色为贵。而茶叶的外型条索则随茶叶种类而异,龙井呈剑片状,文山包种茶为条型自然卷曲,冻顶茶呈半球型紧结,铁观音茶则为球型,白毫乌龙自然卷曲而色泽带五种颜色(白、绿、黄、红、黑),香片与红茶呈细条或细碎型。
闻茶叶香气
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条件之一,各类茶由于制法及发酵程度(degreeoffermentation)不同,干茶的香气也不一样,绿茶取其清香,包种茶具花香,乌龙茶则具特有之熟果香,红茶带有一种焦糖香,花茶则应有熏花之花香和茶香混合之强烈香气,茶汤香气以纯和浓郁为上。另外茶叶如有油臭味、焦味、菁臭味、陈旧味、火味、闷味或其它异味者为劣品。
尝茶滋味
由于各类茶之不同,其滋味亦异,有的须清香醇和,有的重在入口要刺激而稍带苦涩,有的则讲究甘润而有回味,总之,以少苦涩、带有甘滑醇味,能让口腔有充足的香味或喉韵者为好茶。若苦涩味重、陈旧味或火味重者则非佳品。
观茶汤色
茶叶因发酵程度重而呈现不同的水色,一般绿茶呈蜜绿色,红茶鲜红色,白毫乌龙呈琥珀色,冻顶乌龙金黄色,包种茶呈蜜黄色,除其标准水色外,茶汤要澄清鲜亮带油光,不能有混浊或沉淀物产生。
看茶叶叶底(泡后茶叶渣)
· 叶面展开度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条索不紧结,泡水甚薄,茶汤多平淡无味且不耐泡。泡后茶叶逐次开展者,系幼嫩鲜叶所制成,且制造技术良好,茶汤浓郁,冲泡次数亦多。叶面不开展或经多次冲泡仍只有小程度之开展的茶叶,则不是培火失败就是已经放置一段时间之陈茶。但白毫乌龙或龙井茶系以茶芽为重,因揉捻轻微,泡后叶底自然较易展开。
· 叶形整碎:叶底形状以整齐为佳,碎叶多为次级品。
· 茶身弹性: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茶菁幼嫩,制造得宜。叶脉突显,触感生硬者为老茶菁或陈茶。
· 叶之新旧新茶叶底颜色新鲜明澈,陈旧茶叶底黄褐色或暗黑色。
· 发酵程度红茶系全发酵茶,叶底应呈红鲜艳为佳;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绿茶镶红边以各叶边缘都有红边,叶片中部成淡绿为上;清香型乌龙茶及包种茶为轻度发酵茶,其叶在边缘锯齿稍深位置呈红边,其它部份呈淡绿色为正常。
真假十大名茶鉴别方法
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六安瓜片
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