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配:才是普洱茶产业的救赎之路吗?
发布时间:2024-03-29 点击:35
本文最早发布于2013年12月,彼时石昆牧老师即已预见了2014年春古树茶市场的暴涨,以及2015年的市场全面下挫。现今,越来越多业者将以往嗤之以鼻的拼配作为其产品概念不断的重复强调,因此本文也就很有必要再次提及。现将本文稍事整理与茶友分享。
2013年底,石昆牧老师即预见到2014年春普洱古树茶行情必然的大幅上涨,普洱业者针对成本困境不得不寻找各自的出路。基于原料成本的疯涨、经济形势整体不明朗以及投资渠道不畅,2014年更多的资本大鳄杀入茶区,其博弈结果便是古树茶价格的畸形涨幅。一些在以往一直以山头纯料为品牌诉求的业者,亦不得不将拼配作为新的品牌生命力。
2015年,普洱茶行情全面下挫。许多一直以所谓山头茶古树纯料为卖点的商家在这种情势下,也将“拼配”作为救命稻草不断的重复强调。许多多年坚持山头纯料主义,将拼配视为“追求产量的低端茶”同义词的业者,而今摇身一变,成了“多年从事普洱茶拼配,具备精妙拼配技术”的拼配大师。前后联系,不禁令人莞尔。
在讨论这种现象之前,首先要厘清“拼配”概念。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石昆牧老师新著增订版《经典普洱名词释义》中第61页关于拼配的释义:200多年前的《滇海虞衡志》就提到过“改造茶”,也就是现在的铺面拼配。目前业界所谓拼配概念,大致可分为五类:①茶区拼配②级数拼配③季节拼配④树龄拼配⑤不同年份拼配
国营厂时代所有常规茶都是拼配而成,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口感、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也能将茶品数量扩大,且可确保不同级数茶菁的稳定消耗。以往“山头纯料”系商家对于拼配的诟病,来自于国营厂时代拼配目的中的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再加上这些商家自身多不具备实行现代优质拼配的实力。尴尬的是,对比每年流行于市面上的知名山头纯料茶总数和山头实际产量,便会发现其产量已然被虚夸许多倍,这多出来的产量,自然是由小树茶、台地茶来冒充。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准确辨识古树茶与小树茶,因此许多商家本身甚至不“需要”具备辨识古树茶的能力。至于分辨具体的山头村寨,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优质普洱茶拼配,关键在于“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也就是通过拼配技术达到“1+1>2”,将茶品品质推向单一纯料无法企及的高度。因此所谓“不计成本制作”,既是指在拼配时不通过添加低质原料来降低成本,又是指合理的搭配和使用原料,而不是简单的高价原料的堆砌。这种拼配技术,并不是一夕之间便可具备的。经典普洱多年来对于拼配的坚持,是基于石昆牧老师深厚的拼配功力与经典普洱对于优质拼配理念的坚持。
若上述这段内容您曾在其它从业者的资讯平台上似曾相识,那么恭喜您,您又见到了一位石昆牧老师拼配理念的传播者——虽然这种理念的首倡者往往也顺便被改头换面。
虽然如此,但面对原料价格大幅涨跌、新旧茶品价格倒挂的残酷现实,拼配仍然是部分厂商会选取的一种适应性“概念”——与精研多年才能真正掌握的优质普洱茶拼配技术相比,“宣称”具备优质拼配技术总是一件多快好省的事情。现在山头价格资讯日益透明,使得纯料商家的图利空间变得明晰可见。对于过去以纯料为卖点的商家而言,通过拼配模糊原料来源(包含山头与树龄),进一步模糊成本,可藉此减少由此带来的运营压力。除此以外,要么是资本集团性垄断,要么是在古树茶中混杂小树茶,甚至是完全以小树茶冒充古树茶,舍此以外,别无他法。而这一切,正是近十年来山头纯料概念的盛行与市场炒作概念累积至今造成的恶果。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普洱茶行业将见到更多资本大鳄的身影,市场的洗牌与两极化会进一步明晰,拼配的“概念”——而不是优质拼配技术本身——也会更加盛行。(本文来源:经典普洱)
特此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