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海上茶叶之路”漫谈-闽东茶史

发布时间:2024-03-21 点击:63
撞开三都澳“海上茶叶之路”之门
“故事的开始源于1846年英国对三都澳绘制的一张航海地图。”公元1846年,一艘名为74号船的英国船只在黄昏中,驶抵三都澳,对三都澳进行了勘测并绘制了航海地图,他们要求清政府开放三都澳,当时清政府为了扩充财源,筹还洋款,便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准予开埠,设立“福海关”。自此,西方列强蓝色的鹰眼,打破了三都澳黄昏的宁静。
一条茶路——
连接欧亚大陆之文明
三都澳开埠后,贸易总值不断增长,其中茶为大项,以1902年为例,当年茶叶贸易总值达148.8万海关两,占所有贸易总值的98%。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价值不抵中国商品的十分之一。如此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不得不用大量的白银支付,为了平衡茶叶贸易造成的巨额逆差,英国、美国在这里修建了杂货码头和油码头,三都澳成为大半个中国“美孚石油”和其他日用品的供应基地。茶市的繁荣带来了物品流通空前的繁华,中国东南海上“茶叶之路”由此形成。
据老一辈人回忆,从清末至南京沦陷前,宁德已经成为闽东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天山绿茶的主产地——宁德西乡天山之麓的洋中镇,天津的“京帮”、山东的“全祥”、福州的茶商和洋人、传教士云集,采购“天山绿茶”销往国内外。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舶清凤桥……”这首在闽东流传的民歌是当年茶市繁荣的真实写照。十九世纪末,三都福海关开辟后,宁德的红、白、绿等三种茶从这里飘洋过海,进入欧美市场,直接或间接地与世界数十个国家进行交流。期间,天山绿茶“满天星”摘取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当时国外寄来的邮件,只要写上“中国三都澳”就可以直递收件人手中。
可惜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在日本侵华的战争浩劫中,三都岛遭受了侵略者的多次摧残,岛上建筑几被夷为平地,“海上茶叶之路”也由此阻断而泯灭。
清晨,当一抹金光携着海鸥的呼唤声踏浪而来,万余座渔屋迤逦于千顷碧波之上,轻轻晃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的蕉城区三都澳苏醒了。十九世纪宁德(闽东)的茶叶从这里走向世界,而三都澳几乎成了中国茶叶的代名词。现如今,不断发展壮大的蕉城茶产业是否可以拿着三都澳的名片,借助三都澳的“海上茶叶之路”走向世界,雄霸世界茶叶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