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名胜风景之上、中、下三天竺寺
发布时间:2025-10-24 点击:4
上、中、下三天竺寺
杭州著名的三天竺寺,即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为杭州古代名刹。三天竺寺深藏西山灵隐寺南面的山中,由下而上,寺宇壮丽,景色清幽,高僧辈出,佛学与诗文并茂。据《湖山胜概》称:“自下竺,过中竺,至上竺而止……三竺之间,云影天光,泉声松籁,岑寂岛空,香凝钟静,耳目心神之会,觉其迷极其光者,岂不超三界外乎。”
下天竺寺又名法镜寺,位于西湖区灵隐天竺路旁。下天竺寺在三竺寺中历史最为悠久,创建于东晋咸和五年(330年),相传为印度慧理和尚所建。宋时,天台宗山家派慈云遵式入寺,大张天台教纲,世称天竺忏主。寺原为天台宗道场,后改属临济宗,清乾隆时赐名法镜寺。寺后有金佛洞、三生石、莲花泉等名胜。宋时,下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已列为贡品。
中天竺寺又名法净寺,位于稽留峰下,距离下天竺约500米。中天竺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宝掌禅师创建。宝掌系印度人,因来自中部印度,故中天竺又称中印峰。仁寿中期(602~603年),命慧诞法师携神尼舍利在飞来峰造神尼塔,为杭城第一塔。吴越王钱弘仅在中天竺建寺,名崇寿院。洪武元年(1368年)赐号中天竺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清帝弘历南巡时,为中天竺寺御题寺额为法净寺。中天竺寺为了保护古老的天竺佛教茶文化,特在寺院后山置地种茶,采用传统种植炒制之法,为广大爱茶之士奉出天然无公害之有机绿茶,口感醇厚,香味浓郁,不失为上好佳茗。
上天竺寺又名法喜寺,位于白云峰下,离中天竺约一千米,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上天竺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
三天竺、灵隐、韬光等寺的僧尼大多嗜茶如命,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灵隐寺、天竺寺的僧尼便开始上山采摘一年一度的头茶,附近西湖茶乡中的佛门信徒里的炒茶高手也应邀到寺院炒制茶叶。炒茶师傅平时也像僧尼一样吃素念佛,极为虔诚。炒制茶叶之前先得沐浴净身,换上干净衣衫,再恭恭敬敬地拜过菩萨,方才能够动手炒制茶叶。当时的灵隐寺后院茶房里,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飘散出一阵阵扑鼻的茶叶清香,炒茶时,炒茶师傅口中还不停地念诵着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