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力促茶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1 点击:32
无论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还是苗疆都城乾州古城,亦或是淳朴自然的德夯苗寨,还有那让世界惊叹的矮寨天桥。湘西,这块湖南的边陲宝地,一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风情,激荡的自然山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现如今,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又一张耀眼的名片即将在这块天然茶园中诞生。她就是大湘西茶产业。
与时俱进
成立茶产业发展促进会
“湖南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份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上乘。而大湘西茶产业则是湖南茶产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接受记者采访时,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尹钟说到。
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本方案将实施范围扩展到武陵山片区的安化、石门、桃源三县,共45个县市区。该区域处于北纬30度我国绿茶黄金产业带。仅2014年,大湘西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就达117.7万亩,产量10万吨,分别占全省52.7%和50.6%,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但受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大湘西地区出现了“有好茶,无大品牌”的尴尬局面。
为了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茶产业在助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大做强大湘西地区茶产业,以此实现湖南千亿茶产业的目标。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于2015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并于2016年1月成立了由我国著名茶叶科学家刘仲华教授担任会长的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致力于打造以“生态、安全、有机”为内涵的大湘西“潇湘”茶公共品牌。促进会共有会员单位82家,涵盖茶叶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
大湘西地区广大茶叶企业,特别是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中的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在帮助茶农脱贫致富方面积极支持、主动作为,通过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订单收购、效益分红、技术指导等多种帮扶方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广大茶农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增长渠道,使茶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2016年,大湘西地区实现茶园面积140万亩,产量11.74万吨,茶叶综合产值220亿元,人均年收入6000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8.9%、25.8%、46.7%和30.4%。
品牌立足
打造“潇湘”茶公共品牌
为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一三七”工程,即打造一个品牌,实施三大计划,强化七项保障。
“潇湘”茶品牌定位为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推介大湘西地区的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构建公共品牌+企业商标的“母子”商标体系,区域内原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著名商标、企业商标仍按原有方式运作使用。促进会还建立了“潇湘”茶标准体系,“潇湘”茶溯源体系,确保生产的“潇湘”茶达到“优质、生态、安全、有机”。
为推广宣传 “潇湘”茶,促进会组织会员统一参加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型展会以及湖南茶博会、农博会等品牌推介会;开设“潇湘”茶磁悬浮、地铁、高铁专列;并通过亮相2017中国茶业科技年会、201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2017国际茶业大会等重大会议,多渠道、立体式向大众展示出大湘西“潇湘”茶的神韵,诠释“让‘潇湘’茶香飘世界,让茶农脱贫致富”为宗旨,释义“共生、互生,再生”的共享经济理念。
茶旅融合
延伸大湘西茶产业链
大湘西地区风景秀丽,地理位置突出,加之千百年来少数民族形成的独特民俗风情,开发茶业旅游可谓着天时地利人和。而茶旅融合是大湘西茶产业片区延伸其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促进会积极打造的项目之一。大湘西现有12条精品的旅游线路,促进会鼓励会员单位打造茶旅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利用现有茶业资源让游客采茶、制茶和品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提升旅游品位。还能延伸当地茶叶产业链,促进销售拉动茶叶消费。当然,茶旅融合更需要注重顶层设计。
未来,促进会还将致力于把大湘西打造成三个中心:有机茶生产中心、优质出口茶生产中心和茶旅融合中心,加快实现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发展目标,和“走出去”步伐,提高湖南茶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