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照样品茶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23
品茗,要喝好茶。梁实秋说得着实:“但论品味,不问价钱。”细数好茶: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苏州茉莉、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云南普洱、湖南毛尖、六安瓜片、武夷岩茶……十个指头是扳不外来的。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外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功夫,其次是演习出来的稀奇的感受。
杨绛说,品茗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发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周作人说,品茗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品茗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行,但有时的片晌优游乃正亦断不行少。
中国人饮茶,素有品茗与品茶之分。品茶与品茗,不仅有量的差异,而且另有质的差别。
品茗,主要是为了解渴,以知足人体水的生理需要。以是,品茗重在数目,往往是急饮快咽地完成。
而品茶重在意境,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浏览,精神的享受,都喜欢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通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情绪获得熏陶。这种重在“精神”的饮茶方式,其妙趣难以言传,却可意会。却也正是这种不行言传只可意会的妙趣,才形成了传承两千年的中国茶文化。
茶人饮茶,在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的品茶过程中,获得美感,并引发种种遐想。有的将茶比作琼浆,“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的将茶比作香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的将茶比作知音,“琴里知闻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有的将茶比作是嫦娥的妙药,“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有的于世无求,只求以茶相伴,“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乃是人们运用审美观,对茶叶举行鉴评与浏览,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俗的一种体现。
泉源:中国手艺市场报